首頁 曾國藩做人 胡雪岩做事

第六章 曾國藩的借人成事之功

字體:16+-

單打獨拚不能成大業,成就一番事業需要眾人的合作努力。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終究有限,隻有那些善於用人之長以補己之短的人,充分借助他人力量的人,群策群力,才能成就偉業。曾國藩以儒臣督師,削平大難,蔚成中興之業,離不開他的借人成事之功。他的知人之明、用人之智和樹人之道,都是想成大事者必須學習的榜樣。

無人才無以成大事

對於求才,曾國藩主張要像白圭做買賣一樣,一旦看準,就像鷹隼獵取食物一樣迅速出擊,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白圭是戰國時人,以善於經營、賤買貴賣著稱。他捕捉賺錢的時機,就像猛禽獵取食物一樣迅速,自稱:“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任法。”他的這一套生財之術受到當時天下商人的一致效仿。

曾國藩平日注意對僚屬的才能觀察、了解,並善於從中發現人才。他的《無慢室日記》列有“記人”一類,其中開列的名單中,有的為官員所推薦,有的為該員師友所推薦,也有毛遂自薦的,均附有曾國藩親身察訪所得的記錄。

尤為可貴的是,曾國藩無論是辦團練之初,還是人困兵危的未發跡時,甚至在顯達之後,都始終把網羅人才作為成就大事的第一要義。

在辦團練的時候,他時時人府縣,托朋友“招致賢俊”。“山野才智之士,感其誠,雖或不往見,皆為曾公可與言事。而國藩逢鄉裏士來謁,輒溫語禮下之,有所陳,務畢其說,言可用,則其斟酌施行;即不可行,亦不加詰責。有異等者雖卑幼與之抗禮,故人人爭磨濯,求自效,一時中興人才,皆出其門”。

鹹豐三年(1853),曾國藩初建湘軍水師的時候,信賴彭玉麟、楊載福,而請彭玉麟出山則是通過“三顧茅廬”才實現的。

彭玉麟,字雪琴,衡陽人,是清末的一個傳奇人物。他幼年喪父,家貧,隨舅父去安徽蕪湖讀書。年輕時被傳為剛直而又多情的“奇男子”,投軍之時被稱為“不怕死,不要官”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