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機遇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機會隻有對於那些善於發現機會並且能夠很好地去抓住機會、利用機會的人,才成其為機會。胡雪岩從一個鄉間的無名小子到雜糧行打工者,從錢莊學徒到業務經理,再到資助王有齡;從依靠他人開錢莊當老板到成為紅頂商人、江南藥王,這與他的尋機運機之妙分不開的。他緊緊抓住每一個機會,把握住每一個對自己的信息,在沒有機會創造機會,在搶占機會時行動果斷,從而成為當時的全國首富。
緊緊抓住每一個機遇
胡雪岩說:“一個人如果要有所成就,一半靠本事,一半靠機遇。在我這方麵說,掙錢靠眼光、靠手腕、靠精神力氣。”
胡雪岩做生意靠的是眼光、手腕、精神力氣,這話確實不假。靠眼光,能夠發現發財的機遇;靠手腕,就是能夠牢牢抓住機遇;靠精神力氣,就是舍得投入心力,把那一個一個被自己發現的或遇到的機會,經營成一個一個實實在在的財源。做生意要有機會,更要靠本事。
比如生絲生意,胡雪岩生活的時代正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特別是紡織工業大發展的時期,絲綢紡織正需要原料,洋人也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蠶絲,因而無論是做內貿,還是做“洋莊”,都能賺大錢。胡雪岩要做生絲生意,表麵上看,是偶然的機會在起作用。但歸根到底是胡雪岩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腕。 王有齡外放湖州知州,胡雪岩送他到湖州上任。三吳之地,水網四通八達,由杭州到湖州,自然船行水路比陸路車馬方便,因此,這一行,胡雪岩又雇請了阿珠家的客船。胡雪岩在阿珠家的客船上與阿珠娘一夕交談,也促成了他涉足生絲生意的決心。
江浙一帶是著名的生絲產地,清政府在蘇、杭專門設置“織造衙門”,杭州下城一帶,更是機坊林立。蘇杭一帶的女子,十一二歲便學會養蠶繅絲,養蠶人家一年的吃喝用度,乃至婚喪嫁娶的大事開銷,都大體得自每年三、四月間一個“蠶忙”季節的辛苦。繅絲織綢自然也有大講究。絲分三種,上等繭子繅成細絲,上、中等的繭子繅成肥絲,剩下的則僅成等外的粗絲。織綢則一定要以肥絲為緯,細絲為經,粗絲是不能上織機的。王有齡外放州縣的湖州就是江浙一代有名的蠶絲產地,產出的細絲號稱“天下第一”,湖州南潯七裏地所產“七裏(緝裏)絲”,據稱可與黃金等價,連洋人也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