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知之艱,行之唯艱。大凡做出大功業者,皆是務求實效之人。曾國藩深受“經世致用”理念之薰陶,他力主實事求是,不講空言,不尚虛名,於小處、實處著手,專務樸實,事事力行,做一件便算一件,行一步便算一步,務求實誑,這樣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立業者。縱觀曾國藩一生各方麵的成就,都體現他的務實力行之功夫。
做一件算一件,行一步算一步
曾國藩語錄:知一句便行一句。
中國傳統思想中,“知行合一”是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但由於儒學是經世之學,因此更強調“行”也就是實踐的意義。《尚書》中說:“非知之艱,行之唯艱”,提出了知易行難的觀點。孔子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力行”被看成了君子的一個標誌。看某人品質如何,要“聽其言而觀其行”,以實際行動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這種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實學”的重要內容。
揚雄在《法言》中說:“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把行擺在了言的前麵。朱熹也說:“知之主要,未若行之之實”,“行不及言,可恥之甚”。有人進一步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認為知就是為了行。隻有付諸實行了,才能說取得了真知,否則就不是真知。
清代學者顏元說得好:“讀得書來口會說,筆會做,都不濟事;須是身上行出,才算學問。”古人所說的閉門造船、紙上談兵的典故,批評的就是缺乏實際辦事經驗而自以為是的那種人。
呂坤在《呻吟語》中說:“以聖賢之道出口易,以聖人之道躬行難。”嘴上說出來容易,做出來卻難上加難。曾國藩很少拿大話嚇人,即使說,也實實在在。他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恪守的道德、追求的理想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有人說曾國藩是聖賢,就因為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聖賢的理想和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