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曾國藩家書

輯三 一八四三年家書

字體:16+-

若夫經史而外,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專集,不當東翻西閱,如讀《昌黎集》,則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無非昌黎,以為天地間除《昌黎集》而外,更無別書也。此一集未讀完,斷斷不換他集,亦專字訣也。

——家書摘錄

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初五日所發家信,四弟之信三頁,語語平實,責我待人不恕,甚為切當。謂“月月書信,徒以空言責弟輩,卻又不能實有好消息,令堂上閱兄之書,疑弟輩粗俗庸碌,使弟輩無地可容”雲雲,此數語,兄讀之不覺汗下。我去年曾與九弟閑談雲:“為人子者,若使父母見得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及我,這便是不孝;若使族黨稱道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如我,這便是不悌(悌:兄弟倫常的道德範疇。)。何也?蓋使父母心中有賢愚之分,使族黨(族黨:家族、鄉黨。)口中有賢愚之分,則必其平日有討好意思,暗用機計,使其自己得好名聲,而使其兄弟得壞名聲,必其後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劉大爺、劉三爺兄弟皆想做好人,卒至視如仇讎(仇讎:讎,同仇字,這裏指互相看作仇人。),因劉三爺得好名聲於父母族黨之間,而劉大爺得壞名聲故也。”今四弟之所責我者,正是此道理,我所以讀之汗下。但願兄弟五人,各個明白這道理,彼此互相原諒,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兄不能使弟盡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盡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各個如此存心,則億萬年無纖芥(纖芥:細微。)之嫌矣。

至於家塾讀書之說,我亦知其甚難,曾與九弟麵談及數十次矣。但四弟前次來書,言欲找館出外教書,兄意教館之荒功誤事,較之家塾為尤甚,與其出而教館,不如靜坐家塾。若雲一出家塾便有明師益友,則我境之所謂明師益友者,我皆知之,且已宿夜熟籌之矣,惟汪覺庵師及陽滄溟先生,是兄意中所信為可師者。然衡陽風俗,隻有冬學要緊,自五月以後,師弟皆奉行故事而已。同學之人,類皆庸鄙無誌者,又最好訕笑人。其笑法不一,總之不離乎輕薄而已。四弟若到衡陽去,必以翰林之弟相笑,薄俗可惡。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不惟無益,且大有損,習俗染人,所謂與鮑魚處亦與之俱化也。兄嚐與九弟道及,謂衡陽不可以讀書,漣濱不可以讀書,為損友太多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