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鴻章的人脈之“智”
李鴻章的成事之道就在於他善於建立人脈,處處尋找自己的靠山,緊緊抓住自己的“指路明燈”,並且善於選擇對自己有用的朋友,牢牢盯住“重點人”,能夠做到在各種關係網中巧妙周旋和左右逢源,這為他事業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找好“指路明燈 ”
縱觀李鴻章的早年成才之路,自然離不開其老師曾國藩的栽培。
曾國藩自1854年2月率湘軍出戰以後,至1858年10月將大營移駐江西建昌(今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當時,安徽戰事對湘軍極為不利,由於李續賓和曾國華等幾位得力幹將相繼被太平軍擊斃,軍情異常緊迫,湘軍曾國藩急需“才誌之士”輔佐。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於1859年1月間趕到建昌,正式進入曾國藩幕府。此後一連幾天,曾李之間開懷暢談軍務、時事。細說來,李鴻章在曾國藩幕府中,起先掌管文書,繼則負責向朝廷擬訂奏稿。這些工作對李鴻章而言是異常得心應手的,曾國藩常常當著別人的麵誇獎他說:“少荃天資聰明,文才出眾,辦理公牘事務最適合,所以文稿都遠遠超過了別人,將來一定大有作為。”當然,曾國藩也感到李鴻章還不成熟,依然存在著許多毛病,譬如他恃才傲物、心高氣盛、日常生活很散漫等。為此,他有意要對李鴻章訓導磨煉一番。
李鴻章入曾國藩幕府不久,就被派去皖北編練馬隊,但李鴻章考慮到此地情勢險惡,與在南昌的長兄李瀚章經過慎重商議後,便給曾國藩去信表示難以勝任。曾國藩在複信中勸勉說:“此次招勇五百,但試淮勇之果能操習馬隊否耳。不特少荃不敢自信,即仆亦茫無把握也……賢昆仲不必遽以任事之難為慮。”話既已說到這個地步,李鴻章隻得勉為其難。後來,因當時太平軍在皖北的勢力仍十分活躍,此事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目的。1859年3月,為了全力對付福建境內的太平軍,曾國藩將湘軍大營移駐贛中撫州。因軍務緊迫,急需幫手,他接連寫信給李鴻章,希望李鴻章“速赴大營,以慰馳係”,“少荃何日來營,深以為盼”。在老師的多次催促下,李鴻章於當年4月中旬從南昌迅速趕赴撫州大營。為了援助張運蘭部老湘營,全力保住景德鎮這一湘軍據點,曾國藩經慎重籌劃後,同年6月決定派李鴻章協同曾國荃所部湘軍5000人從撫州進兵景德鎮。但由於李鴻章不願寄人籬下,自有推卸之意。曾國藩對其反複加以勸導勉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