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曾國藩的識,李鴻章的智

第二章 曾國藩的辦事之“識”

字體:16+-

成功的人做事情都會小心謹慎,穩妥從事。作為一代名人,曾國藩認為,辦事應該兢兢業業,守好自己的本分,體恤民情,凡事都要努力,永不放棄,相信“自助者天助之”,這樣,事情一定會辦好。

兢兢業業,做好事情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曾國藩的人生信條。為實踐其人生信條,他曾在戎馬征戰的沙場中幾次想自殺,有記載最主要的就有四次。1860年,曾國藩被困祁門時,身處絕境,即作書告諸弟,等於一篇遺囑,“看此光景,今年殆萬難支持。然吾自1853年冬以來,久已以身許國,願死疆場,不願死林中,本其素誌。近年在軍中辦事,盡心竭力,毫無愧怍,死即瞑目,毫無悔憾。”

曾國藩幾次想要自殺,表麵上是他兵敗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內心裏卻是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所致。他要以死報國,以身詮誌。《禮記》中說:“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製。”意為大丈夫就是要為忠於職守而獻身。曾國藩表示:“不帶勇則已,帶勇則死於金陵,猶不失為誌士。”他還以袁簡齋的一句詩勉勵自己:“男兒欲報君恩重,死在沙場是善終。”

當處理天津教案時,曾國藩更是明知凶多吉少,但也不避禍害。當曾國藩接到去津門查辦教案的諭旨之時,正在病假之中。曾國藩這次病得很重,“重發眩昏”,“泄瀉不止”。他自覺日薄西山,朝不慮夕,甚至連壽木都命人運到了保定。曾國藩接旨之後深感教案難辦,怕辦不好,會致一生努力化為灰燼。幕僚勸他以重病難以勝任為由,請朝廷另選別人。但曾國藩不肯疏辭,他說:大將不辭刀頭死,豈因禍福避趨之。終還是決定要“力疾受命”。

臨行前,他給二子紀澤、紀鴻留下遺囑數條,強調此次或一去無以再返,但斷不肯吝於一死,以違效命之初誓。曾國藩向他們交代後事,諄諄囑托“以勤儉持德,以孝友持道”。交代說自己長逝後靈柩返南,謝絕一切,概不許收禮。所留奏稿、古文,絕不許刊刻流布等。留書之後,曾國藩率領趙烈文、薛福成、吳汝綸幾個幕僚和少許兵弁,冒著七月酷暑帶病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