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憶材料的時候,有目的記憶的知識保持得質量越好,存儲的時間越長,而無意識記憶保持的知識,無論怎樣生動,怎樣鮮明,記憶的持久度也不會太長,這點在記憶長段資料的時候表現得尤為明顯。
長段資料記憶的最大難點就是我們總是在反複記憶和反複遺忘之間徘徊,尤其是那些包含了數據的記憶資料更是如此。麵對這麽繁瑣複雜的材料,如果能用一種更加簡潔的記憶方法的話,非縮編記憶法的進階運用莫屬,直接從資料裏麵找出一些關鍵字或者關鍵詞作線索,一一把所要記憶的資料結合起來,當我們要提取出完整資料的時候,隻要結合資料中的關鍵字或者關鍵詞一一回憶出來就好了。現在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例題:記憶《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1.中國割讓香港島;
2.賠償2100萬銀元;
3.開放通商口岸;
4.協商英商的進出口關稅。
現在就從題目“《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中找出關鍵字或者關鍵詞來協助記憶。就這類型的考試題目來說,一般情況就是把最容易出現的幾個字作為關鍵字或者關鍵詞,這幾個字通常是這類型題目最核心的字眼。因為不管這類題型怎麽改變答題的方式,這幾個關鍵字或者關鍵詞一定會出現在題目中。就上題來說,“南京條約”這四個字就是最核心的字眼,考試的時候100%肯定會在考題中出現,隻要把這4條主要的內容一一對應鎖鏈或者串聯到“南京條約”這四個字上麵記憶就完成了。在鎖鏈或者串聯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使記憶更加生動形象,也可以對提取出來的關鍵字諧音轉化。
“南”對應“中國割讓香港島”。在這裏,我們把“南”字諧音成困難的“難”字。想象:中國要把香港島割讓給別的國家,這樣做讓清政府左右為難。甚至你可以想到,侵略者給大清朝的皇帝講出了“中國割讓香港島”這句話後,大清朝的皇帝愁眉苦臉的樣子,就好比要從自己身上割一塊肉去給別人,是不是很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