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突然對韓林兒和劉福通發動了進攻,派呂珍兵圍安豐(今安徽省壽縣),也就是韓林兒和劉福通的所在地。
劉福通這下真的絕望了,他倒不是貪生怕死之輩,隻是一旦城破,韓林兒和自己必死無疑,那麽紅巾軍也會群龍無首,土崩瓦解,推翻暴元的政治理想也就化為烏有了。
這時,他想到了求援,那麽到底該求助誰呢?
當時起義軍可以說是大致分為三派,第一派是朱元璋帶領的紅巾軍,信奉明王轉世,以推翻暴元為目標。第二派也是紅巾軍,也信奉明王轉世,以推翻暴元為目標,不過是徐壽輝帶領的。這個時候徐壽輝已經死了,陳友諒是接班人。第三派就是其他派係,不信奉明王轉世,也不以推翻暴元為目標,隻想做個偏安一隅的割據勢力,如張士誠、方國珍等人。
其他派係跟自己毫無淵源,估計不會來救,所以劉福通想也沒想。
徐壽輝已經死了,陳友諒又是個梟雄,找他幫忙,估計也沒有什麽好結果。所以沒有選擇,隻能將所有希望寄托在朱元璋身上了,希望他能念在同是紅巾軍,都信奉明王轉世的份上前來援救他們。
劉福通派人突圍,給朱元璋送去了十萬火急的求救信。
朱元璋收到此信,大驚,連忙召集將領們商量此事該如何應對。
朱元璋把信交給手下將領,底下眾人議論紛紛。
每當關鍵時刻,劉伯溫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並能說出應對的策略,這一次朱元璋首先就問劉伯溫道:“先生,如何是好?”
劉伯溫是個老謀深算之人,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反問一句,“主公以為如何?”
朱元璋聞言後,肺都氣炸了,心道:老子問你怎麽辦,你倒好,卻反問起老子來。他壓了壓火氣,說道:“朕以為這安豐一定要救,原因有二,第一,我們同屬紅巾軍,而且韓林兒是明王,我們奉的也是龍鳳政權,從名義上講,韓林兒還是我們的皇帝。其二,安豐是我們應天的門戶,一旦安豐失守,應天便失去了屏障,唇亡齒寒。因此,我認為不得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