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在滁州搞得風風火火,這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元朝政府派大軍前來攻打高郵。
當時高郵乃是張士誠的領地。他自稱為“誠王”,國號為大周。說起這個張士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民間一直流傳著他“十八條扁擔鬧革命”的故事。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至治元年(1321年)七月三十日,張士誠出生於泰州興化白駒場(今江蘇省鹽城市大豐)的一個窮苦人家。為了養家糊口,張士誠從十歲開始便在白駒場的官鹽船上“操舟運鹽”,賣苦力,補貼家用。史書上說張士誠“少有膂力,負氣任俠”,而且他為人非常直爽,仗義疏財,有點類似《水滸傳》中的宋江。隻要江湖上的朋友落難前去找他,張士誠雖然自己家裏窮得揭不開鍋,但還是會盡其所能,幫助別人。就是因為這種義薄雲天的義氣,讓他在十裏八鄉非常有威信,人人見他都稱其為大哥。
當時給官家運鹽收入非常微薄,張士誠一直想搞點副業,賺些錢財,但是苦於一直沒有機會。
有一次,他和幾個同鄉喝酒,說起了此事,哪知這幾個同鄉也有兼職搞副業的念頭,當時酒壯人膽,眾人一合計,便做起了販賣私鹽的營生(這可是要殺頭的)。
從此以後,他們在給官府運鹽之時,趁別人不注意,便隨身夾帶一些食鹽在身上,等到下班後再暗中賣給當地的一些富戶。本來他們以為這樣幹,雖然有風險但是至少能賺到錢,可惜後來他們才發現,事情並非他們想象的那麽簡單。
當地很多富戶說自己想要買張士誠的私鹽,可是,當張士誠等人把私鹽送給富戶之時,這些富戶卻露出了邪惡的笑容,說這些鹽本來就是他們的,如果不白給他們,他們就要報官,說張士誠他們販賣私鹽。
張士誠對此心中自然十分氣憤,但是也知道這販賣私鹽乃是殺頭的死罪,雖然心有不甘,卻也隻得打落門牙肚裏吞。就這樣,這些富戶常常以報官為要挾,屢次強行霸占張士誠的食鹽,而且對他們還非打即罵。張士誠等人沒權沒勢,又有把柄在富戶們手上,不敢與之計較,隻得一直忍氣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