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布施結善緣

意外的人生

字體:16+-

舉手之勞,結個善緣,不要輕忽小小的緣分。大海不也是從滴水匯集而成的嗎?二十多年前,佛光山在台北鬆江路有個位於大樓上的小道場,名為“佛光山台北別院”。有一天,當我正要離開台北別院時,在電梯口碰上一位身穿工人服裝模樣的中年男士,他走向我問道:“你們這裏有沒有《台灣寺廟庵堂名錄》這本書?”在我印象中,這本書多年前曾出版過,全書是彩色印刷,雖然頗有價值,但當時佛教信仰並不十分興盛,恐怕是絕版了。我看到他對佛教寺廟有很高的研究興趣,便回答他:“這本書應該是絕版了,不過你等一等,我有辦法。”

台北別院的圖書館應該有這本藏書,我要負責的執事取來給他。他問我:“這本書多少錢?”我答說:“算是我跟你結緣好了!”他歡喜感謝地離開了。

第二年,我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佛學講座”,他看到海報的廣告,跑來找我,表示要發心印贈經本送人。我心想,連續三天的講演,有幾萬個聽眾,所費不貲,希望他不要勉強,隨喜隨力就好,但他執意捐獻全部的費用。之後連續三年,他像準時的候鳥,隻要接近佛學講座的日期,他就來捐錢。

不久,台北別院因為容納不了日漸增加的信眾,擬在民權東路建普門寺。他聞風而至,提了一個紙箱來找我說:“大師,我不是很有錢的人,隻是開了一家小型的鐵工廠,紙箱裏有三百萬的現金,我要捐給普門寺,表示我一點心意。”

我一聽,這不是一筆小數目呀!在二十年前三百萬可以買幾幢洋樓,我說:“林居士,這幾年來,你為什麽這麽護持我?我也沒有特別去關照你,到底是什麽原因?”林居士回答:“當年,我要找那本《台灣寺廟庵堂名錄》,問遍很多地方,他們看我一身工人的打扮,態度大多是冷淡或敷衍,隻有您熱心的幫忙我,沒有以貌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