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因為熟悉你的情況,所以知道從哪兒下手;熟人因為知道你的喜好,所以充分利用你的愛好**你;熟人因為了解你的個性,所以懂得如何攻破你的心“防”。因此越熟的人,越需要警覺,別讓人抓住你的弱點把你騙了。
有時候我們寧可相信熟人的一句話也不會相信陌生人的十句話。由於這一點,我們往往會成為熟人的“下手點”,被他們利用,受他們欺騙,很多時候還不自知,認為他們真是對自己好。其實熟人之間最容易互相利用甚至是互相欺騙。
利用熟人進行行騙的現象,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初那個“全民經商”的氛圍之中。許多人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廣東流行一句話:關係就是生產力。用今天學者的話來解釋,就是社會資本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但在我們的社會中,對“熟人”的信任和對“陌生人”的不信任,一直就是硬幣的兩個麵。在熟人圈子內部,其成員是彼此高度信賴的,而在這個圈子的外麵,則是一個陌生的世界。信任主要存在於這個“熟人”圈子之中。在圈子裏,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同學、同鄉、同事,是構造信任結構的基本紐帶和基礎。在20世紀90年代經商熱剛剛興起的時候,由“熟人”構成的“關係”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本。誰有較多的社會資本,誰就更可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對信任結構的破壞,最初是以“殺生”的形式出現的。在圈子的內部,是互相信任,甚至是互相利用的。而在這個圈子的外麵,坑蒙拐騙則成了不成文的規則。沒有多長時間,圈子外部僅有的一點信任結構就很快被破壞掉。這是不難理解的。因為本來以熟人圈子構造信任結構的傳統,使得更大範圍中的信任結構難以形成,而處於雛形狀態的市場經濟中行為準則的缺乏,無疑使得對信任結構的摧毀顯得輕而易舉。這樣一來,當社會整體失去了信任的基礎,坑蒙拐騙就從圈子的外部,轉移到了圈子的內部。於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親戚坑親戚、朋友坑朋友、老鄉坑老鄉,成為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在商場失利,恰恰是被熟人、親戚或朋友利用、欺騙所致,自己還一直蒙在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