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企業家在一書中寫道:“不要隻批評而不讚美,這是我嚴格遵守的一個原則。不管你要批評的是什麽,都必須找出對方的長處來讚美,批評前和批評後都要這麽做。這就是我所謂的‘三明治式’批評法——夾在兩大讚美中的小批評。”
在批評別人時,先找出對方的長處讚美一番,然後再提出批評,而且要讓談話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同時再使用一些讚揚的詞語。這種兩頭讚揚、中間批評的方式,很像三明治這種食品,故以此為名。
用這種方式處理問題,對方可能不會太難為情,也減少了因被激怒而引起的衝突。這種方法在很多情況下,也是很有效的。其優點就在於批評者提到對方的長處起到了替對方辯護的作用。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批評行為時,我們會發現,大多數人在聽到批評時,總不像聽到讚揚那樣舒服。人在本能上對批評都有一種抵觸心理。人們喜歡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尤其是一個人在工作中已付出很大努力時,對批評會更為敏感,也更喜歡為自己辯解,以此讓自己和他人都相信他是沒有錯的。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也是認知不協調的一種表現。即在認識上,人們確信自己是不可能不犯錯誤的,而在行為上卻試圖為每一次過失辯解。解決這種認知不協調的方法,就是批評者替對方進行辯解或創造條件使對方覺得無法辯解。
對方的能力、為人、工作的努力等方麵,有很多可以肯定的地方。批評者如果視而不見,對方可能會覺得不公平,認為自己多方麵的成績或長期的努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一次失誤就被抓住,大概是對方專門和自己作對或自己的努力不被承認。
如果批評者先讚揚對方,就能避免對方的敵意,表明管理者、同事對他所做工作的承認,使他知道批評是對具體事而不是對人的,他自然也就放棄了用辯解來維護自尊心的做法。有些管理者不喜歡這種方式,認為先讚美再批評,是一種軟弱的表現,管理者應該是強者的形象。在日益強調人文情懷的重要時,這種批評的方法完全以管理者自居,以嚴厲維護威信,很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