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博弈心理學: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Chapter9 情與理的對峙,讓愛更明白

字體:16+-

擇偶不存在“最優解”

每個人都渴望在現實中找到一個理想的伴侶,那這個心願能不能實現呢?

2000多年前,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就曾經為此問題向他求教。蘇格拉底沒有直接給出回答,而是帶著他們去了一塊麥田地,讓他們依次穿過麥田,並在穿行的過程中摘取一株最大的麥穗。要求隻有一個:不能走回頭路,隻能摘取一株。

第一個弟子剛在麥田中走了幾步,就看見一株飽滿的大麥穗,他心裏很得意,以為自己是最幸運的人,毫不猶豫地就摘了。他接著往前走,可這一走就後悔了,前麵竟然還有很多比自己剛剛摘的那株還大的。他滿心遺憾,想著若能重新選擇一次該有多好。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前麵那位師兄的教訓,他告誡自己:一定得沉得住氣,千萬不能犯他那樣的錯。一路上,他左顧右盼,東挑西揀,就為了尋找“最大”的麥穗。每次剛看到一株大點的麥穗,他就提醒自己:沉住氣!後麵可能還有更好的!可當他走到麥田的田邊時才發現,前麵幾株“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靠近地頭的麥穗,長得都比較幹癟,他隻好將就著摘了一株,雖然那不是他見過的最飽滿的一株。

有了前麵兩位師兄的失敗案例,第三個弟子在心理上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是這樣想的:把整個麥田分為三部分,把前1/3的麥田的麥穗分為大、中、小三類;在中間1/3麥田裏對前麵所分的類別進行驗證;在最後1/3麥田裏下手,摘取屬於大類中最好的麥穗,雖然它不一定是麥田中最大最金黃的那一株,但迫於規則的限製,他已經盡可能爭取到最好的結果了。最後,第三個弟子滿意地走完了全程,也摘了一株相對飽滿的麥穗。

對於擇偶這個問題,蘇格拉底給出的回答真是讓人回味無窮。細想想,人生就跟穿越麥田一樣,沒有回頭路,要找到“最好”的那株麥穗,總得付出一番努力。下手太早了,一進麥田就迫不及待地摘下一株看似很好的麥穗,可越往後麵走,才發現其他的麥穗更飽滿,自己卻沒有了再摘取的機會,徒留遺憾。考慮得太多,總埋怨遇見的麥穗不夠好,希冀著更好的,到頭來卻發現可選擇的越來越少,最後隻好將就一株來充數,心裏盡是不滿和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