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賠服輸是一種智慧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在某一件事情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卻發現不宜繼續下去了。然而,苦於各種原因不得不將錯就錯,繼而陷入了一種欲罷不能、騎虎難下的境地?此時,你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抉擇,就隻好守著眼下的境遇得過且過。
知道嗎?這並非你個人的問題,而是大多數人的通病,博弈論中將這種情況稱為“協和謬誤”,它體現的是一種矛盾猶疑的心理博弈。陷在這樣的矛盾中,人很容易喪失理性,在失誤中越陷越深。
協和謬誤的說法與20世紀英國和法國聯合研製協和飛機有關。
20世紀60年代,英法兩國政府聯合投資開發大型超音速客機,即協和飛機。該種飛機機身大、裝飾豪華並且速度很快。這一開發可謂是一場豪賭,單是設計一個新引擎的成本就高達數億元。政府高度關注此項目,竭力要為本國企業提供大力支持。
項目開展不久,英法兩國政府發現:繼續投資開發這樣的機型,花費會急劇增加,但這樣的設計定位是否能夠適應市場,暫時不得而知。可是,要停止研製也很可怕,先前的投資將付之東流。隨著研製工作的深入,他們更是難以做出停止研製工作的決定。協和飛機最終研製成功了,但因為飛機存在的耗油大、噪聲大、汙染嚴重、運營成本太高等一係列問題,不適宜市場競爭。英法政府為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其實,在研製的過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棄,是可以減少損失的。但他們沒有那麽做,到後來因為飛機出現種種問題,才宣布協和飛機退出民航市場,依然是無奈之舉。可見,當人們決定是否繼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是否有益,還很在意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是否有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