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理智和情感兼具的動物,且情感的作用往往大於理智。大量研究表明,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與相互支持:“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互惠原則:當你以友好的姿態對他人表示接納和支持時,對方也會覺得“應該”給予你相應的回應,繼而產生一種心理壓力,迫使自己也做出相應的友好姿態。
1985年的埃塞俄比亞,可謂是餓殍遍地、貧困潦倒,經濟完全癱瘓。連年的幹旱和內戰徹底摧毀了食物供應,成千上萬的國民因疾病、饑餓而死。在這樣的困境下,如果是墨西哥向它捐出5000美元的救災款,大家不會覺得有什麽,可報紙刊登的消息卻稱,埃塞俄比亞紅十字會的官員決定向墨西哥捐贈5000美元,幫助當年墨西哥城地震的災民。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雖然埃塞俄比亞當時急需援助,可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時,墨西哥向他們提供過援助。聽到這樣的解釋,你是不是覺得能理解了巨大的文化差異,千山萬水的阻隔,嚴重的饑荒,幾十年的歲月,眼前的私利……這麽多不利的因素,都沒有阻礙埃塞俄比亞人的報恩之心——償還人情債的義務感戰勝了一切。
這就是互惠原則的威力所在!如果不選擇回報,就要背負令人難以忍受的負債感,沒有人願意承受這樣的重擔。一旦受惠於人,就如同芒刺在身,總是不自在。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寧願痛痛快快地付出比自己所得還要多的東西,也不要讓心理承受負債的壓力。此外,一個人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惠而不打算回報,在社會群體中也是不受歡迎的。
在人際關係的博弈中,互惠原則必須牢記於心。想贏得他人的喜歡,又不至於給自己帶來麻煩,有兩件事情一定要處理好,其一是正確地施恩,其二是懂得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