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博弈心理學: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別忽略不起眼的小請求

字體:16+-

《伊索寓言》裏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裏,有個乞丐到一戶人家乞討,仆人見到他,態度很不好,讓他趕緊離開。乞丐說:“我太冷了,我隻是想借用你們的火爐烤幹衣服。”仆人一想,又不用給他東西,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乞丐把衣服烘幹後,又對廚娘說:“我能用一下您的鍋嗎?我隻想煮一點石頭湯。”廚娘皺起眉頭,說:“石頭湯?我倒想看看你怎麽做。”於是,廚娘就把鍋遞給了乞丐。

乞丐把在路上撿到的石頭洗幹淨,放在鍋裏像模像樣地煮了起來。“可是,我覺得還需要一點點鹽。”乞丐很自然地說道。廚娘答應了他的要求。緊接著,在乞丐一次次“自然”的要求下,廚娘又給他拿了豌豆、薄荷和香菜,接著還把碎肉末放到了湯裏。

最後,聰明的乞丐把石頭從鍋裏撈出來,美美地喝了一碗肉湯!

盡管這是一則虛構的寓言,可結合生活仔細想想:你是不是也有意無意地做過和廚娘一樣的事?原本隻是接受了對方的一個小請求,到最後卻做了很多超出意料的事。如果最初他跟你提這樣的要求,你未必會答應,甚至會當麵拒絕。但為什麽在接受了那個小請求之後,一切都好像由不得自己了呢?

1966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裏德曼和弗雷瑟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派人隨機訪問一組家庭主婦,要求把一個小招牌掛在她們家的窗戶上。這些主婦們沒有異議,愉快地同意了。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訪問這組家庭主婦,要求把一個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她們的庭院裏,依然有半數的家庭主婦同意了。與此同時,實驗人員又隨機訪問了另一組家庭主婦,直接提出把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她們的庭院裏,結果80%的家庭主婦都不同意。

有沒有發現,這實際上也是一場心理博弈。通常,人們都不願意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畢竟它費時費力、不容易成功;但對於那些較小、較容易的要求,卻很樂於接受。在實現了較小的要求後,人們會比較容易地接受較大的要求,心理學上將其稱為“登門檻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