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商業團隊協作,還是家庭成員合作,都不是簡單地把兩股或多股力量聯合在一起,更不是人力堆積和資源累加。合作講究統一性、同一性、互補性等原則,合作的效果也取決於團隊內部是否存在內耗現象,如果發生了內耗,那麽每個人發出的力量都會被其他人抵消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
為什麽一個和尚、兩個和尚的時候,可以相安無事地喝到水,當第三個和尚出現以後,大家都沒有水喝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責任推諉!
一個和尚的時候,哪怕他不想去挑水,可沒有其他的指望,就算挑半桶水也得挑;兩個和尚的時候,挑水是共同的責任,做到了責任均攤;三個和尚的時候,責任被進一步分攤掉,任何一個和尚都會想:反正三個人呢,我不去挑的話,別人也會去的!結果,大家都這樣想,並充當旁觀者的角色,也就沒有人去做這件事了。
知名博弈論學者麥西克和路特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準備了一個信封,邀請聽講座的43個人往信封裏塞錢,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塞錢或不塞錢。實驗設置了一個有趣的獎勵:倘若信封裏塞進的錢總數超過250元,那麽麥西克和路特就會自掏腰包,給在座的43個人每人10元的獎勵;如果不足250元,所有的錢都會被他們兩人沒收。
這幾乎是穩賺不賠的遊戲,按照要求,每個人隻要往信封裏塞5.82元就夠了。考慮到有人會選擇不塞錢,塞錢的人也可以選擇稍微多支付一些,如7元或8元,在拿到10元獎勵後,依然是賺的。為了確保遊戲的公正性,兩位學者要求大家不能相互討論,每個人隻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塞錢就可以。
當實驗結果揭曉後,所有人都很吃驚,也很失望:信封裏隻有245.59元,距離目標隻差了一點點。不少人抱怨說:“早知道這樣,我還不如再多放點兒,現在放進去的8元徹底打了水漂!”事後,有人多次做了這個實驗,結果依舊沒能達到250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