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都寫過這樣的作文:“長大後,我的理想是……”而一旦長大,又有幾個人真的實現了最初的夢想呢?相反,我們聽到最多的,往往是在若幹年後,人們說“一不小心,自己真的成為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那種人”。而對於最初的夢想,連提都不好意思再提出來了。
越來越沉默的中國人
意大利有句諺語:“沉默是金,說話是銀。”意思是說話多了給人一種輕浮的印象,且易暴露無知與軟肋,所以沉默是最合適的處世態度。大部分中國老人看到這句諺語估計都有“他鄉遇故知”般的會心感。因為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曆來是將“沉默”的藝術發揮到極致的!
從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告誡我們要盡量少說話起,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都在給後人普及沉默的藝術。
不信我們隨手從曆史長河淘出來幾個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的儲君也就是楚莊王在登基後,當政三年以來,沒有發布一項政令,在處理朝政方麵沒有任何作為,朝廷百官都為楚國的前途擔憂。可是楚莊王不允許任何人勸諫,每天懶理政務,不是出宮打獵遊玩,就是在後宮裏和妃子們喝酒取樂,他通令全國:“有敢於勸諫的人,就處以死罪!”
有一個擔任右司馬官職的人,看到天下大國爭霸的形勢對楚國很不利,又著急又害怕觸犯禁令,隻好用猜謎語的辦法,在遊戲歡樂中暗示楚莊王。可是,楚莊王在朝堂之上還是一言不發,右司馬非常著急,不知道楚莊王如此沉默下去是否會給楚國招來滅頂之災,便靈機一動,給楚莊王出了個謎語,說:“奏王上,臣在南方時,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隻鳥叫什麽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