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個人,對生活充滿了怨氣,時間久了,你是不是也在潛移默化中越來越煩惱、越來越不輕鬆?抱怨就像傳染病,不知不覺,負麵情緒就跑到了自己身上,終日沉溺於陰霾之中的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都在漸漸遠離。
抱怨那麽多,真的有用嗎?光靠抱怨就能改變這個社會嗎?
沒人愛聽你的抱怨
張愛玲說:“生活是一襲華麗的袍子,上麵爬滿了虱子。”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呢?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煩惱,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將“華袍”上的“虱子”一一擴大,那麽無盡的煩惱將變成生活的全部,而這個世界是永遠抱怨不完的,正常的生活就沒法進行了。
我們發現,在生活之中,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抱怨,老師抱怨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家長抱怨孩子不體諒自己的苦心,孩子抱怨父母壓根兒不理解自己,上司抱怨員工業績不夠出色,員工抱怨公司製度不合理……幾乎每個人都抱怨過人生的不如意。
老人說,人生不過百,常懷千歲憂。我們人類天生是有情感的動物,在日常生活中,有這樣或那樣的憂慮是難免的,甚至我們應該有點憂慮之心,因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嘛。但是,當將一些憂慮和煩惱用放大鏡擴大,變成一種永無休止的抱怨,通過口頭表達出來時,意思就完全變了。
一個完全沒有抱怨的人,不近人情。一個隻有抱怨的人,則令人敬而遠之。
負麵情緒就像侵蝕心靈的慢性毒藥。當我們耳濡目染,中毒越來越深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態度、言語舉止、處世風格就容易被“抱怨”的毒性吞噬,甚至病入膏肓,意誌也不斷地被負麵情緒打壓,直到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落下,精神之堤被生活的洪水衝垮……最可怕的是,人世間有那麽多抱怨,其實隻有一小部分抱怨是說給別人聽的,大部分抱怨都是說給自己聽的,或是別人說給我們聽的。我們靜靜地坐著,聽人家給我們講那些不如意的故事、瑣碎的細節,或者我們講起自己的不滿時,並不在乎別人有沒有在聽,倒是自己越講越氣憤,越講越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