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關注青少年的成長
一、從小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根據抽樣調查,我國現有精神疾病患者194萬人,其中0~14歲少年兒童占2%。在“21世紀兒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討會上,曾出現了這樣一個頗有意思的情況——好些被家長認定“有問題”的孩子,最後都被專家們判斷為“沒問題”,但專家們說,把沒問題的孩子當作“問題孩子”,卻真正是一個得引起關注的社會“大問題”。
一個嬰兒在出生後的第6個月就會有選擇性微笑。8個月時會害怕陌生人,與母親的短暫分離會引起焦躁不安,這表示嬰兒在這一時期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活動。嬰幼兒對父母在感情上的依賴貫穿於他早期的全部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潛在的影響。一周歲的幼兒已與母親建立了緊密而牢固的聯係,與父親及其他關係親近的人也有親密行為,記憶力、想象力、思考能力逐步形成雛形。對事物好奇心增強,模仿能力迅速增長,已經初步具備喜怒哀樂的情感活動。這一時期,幼兒如能得到正確的引導,會對他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極大的幫助。如引導不當,則可能發展成一個有各種心理問題的人。
日本兒科專家把“溫暖兒童心靈”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就像內藤先生後來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一個孩子1歲6個月起,就有自我意識了,家長從這時起,就得千萬小心愛護他們的自尊,不要壓抑他們。一個人隻有被別人充分承認了自我,才會產生愛別人的情感和同情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諧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十分重要的。1~2周歲的幼兒沒有辨別事物對錯的能力,因此父母要逐一地告訴孩子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什麽事情能做,什麽事情不能做。要鼓勵孩子去探索,做對的要給予言語的鼓勵,做錯的要講明道理,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裏,從頭再來,直到把事情做好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