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者、教育家應當有人才是國寶的觀念。春秋戰國時代,齊威王和魏惠王兩個人一起去打獵。打獵時,二王談起各自擁有的國寶,比賽誰的國寶最大。
魏惠王說:“我的國家有一種了不起的夜明珠,像桃子般大小,如果把它放在前麵的車上,就可以照到後麵的車,甚至能夠照亮十二輛車。這種夜明珠我擁有十二顆,你們齊國有嗎?”
齊威王:“沒有,我的國家沒有這樣的寶貝,我國是以人才為寶。任誰都可以擔任宰相、將軍、諫議大夫。我隻要擁有一個人才,他的光明就能照遍全國百千萬裏,比一顆珠子的功用更大。”
魏惠王一聽:“慚愧!想不到你有這樣的寶貝,勝過魏國多矣。”
一個國家並非故宮博物院、曆史博物館,以收藏寶貝珍物為尊,也不是國庫,以金銀財寶為貴。一國之寶,應當是衡量國家的人才多少。
國家有人才,興盛有望。具備政治人才,能治理國家不亂,安和樂利;經濟人才,發展國家建設,民豐物阜;教育人才,培植新血,世代交替;軍警人才,保家衛國,安定社稷。人才如成就樹木長大的陽光、空氣、水與土壤,能夠發揮各自的專業能力,讓樹木枝繁葉茂,庇蔭人民。
當政者、教育家應當有人才是國寶的觀念,培養人才當仁不讓。佛光山創辦的教育事業即是基於這個理念,傾心力培養社會新血液,替國家造就可以立足各領域的無價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