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開國初年,我的故鄉有位劉公,名子儀,是個老書生。他以教授兒童為生,貧困難以支撐,不得已,賣掉了居住的一棟大房子,拿到錢另租下城北一戶人家臨街的一棟小屋,裏間做臥室住家小,外間開店鋪小本經營。劉公性格曠達忠厚,不善於同顧客斤斤計較,一年多下來本錢賠盡,依舊錢袋空空。看看這個新家非常狹窄,隻能遮蔽風雨而已。庭院四周,生長著許多野生藥材,如人參、三七等,長勢茂盛,蔓延到台階上。劉公覺得討厭,想全部鋤掉,另外種植花草,以美化環境。
有一夜,明月高照,劉公賞月喝茶,下半夜才睡著,朦朦朧朧中做了一個夢,似乎有一個穿黃衣的老翁,手指庭院裏的野生植物告訴自己說:“這些都是良藥。用它和上鉛粉、桐油熬成藥膏,能治療各種毒瘡,芟鋤它幹什麽?”劉公醒後,牢牢記住,翻檢查閱《藥性編》,確如老翁所說。他心裏特別高興,急忙買來鉛粉、桐油,苦惱的是沒有燒藥的爐灶。正巧有個女乞丐在門口,籮筐裏有隻小鎘鍋,短柄,三隻腳,劉公說:“你化飯,這個碗不方便。不如我買下來,你再另尋一個方便攜帶的。”乞丐滿口答應,劉公也就花了一百文錢買到手。又買個小鐵爐,用具居然都湊齊了。於是切碎碾磨藥材,細心煉煮,終於熬成藥膏。先找一個患毒瘡的乞丐進行免費小小試驗,的確很有效。
第二年,春雨綿綿,長久不晴,城裏積水達一尺來高。夏天則出奇幹旱,毒日頭烤炙大地,仿佛把沙石都融化了。農夫和商人無論老少,都患上濕病,醫生都束手無策。隻有劉子儀家的藥膏能治愈此毒瘡,來求醫問藥的人絡繹不絕。他日夜熬製,加速製作,因此賺了不少錢,日常生活也寬裕得多。
隻是劉公的心地善良,即使是個乞丐,在深更半夜來敲門買一文錢的膏藥,他也必定起床拿給買者。有一夜他剛睡下,窗外風雪滿天,忽然聽到“篤篤篤”敲門聲,而且敲得很急。劉公在枕上大聲問是誰,對方答道:“是要飯的,來買膏藥。”劉公趕緊披衣起床,門外雪花飄飄,打開雙門,一個乞丐跛行而入。乞丐在左大腿上有個毒瘡,如銅錢大小。劉公察看瘡麵大小,然後裁紙取膏在爐火上烘烊,想來肯定夠貼了。不料膏藥烊好,乞丐的毒瘡突然擴大如盆;劉公沒辦法,隻得重新調弄,等到弄好,毒瘡又擴大如甌;再更換,毒瘡又擴大如巨盎,如冰盤,不斷在變化。前後調弄膏藥十多次,弄成後都無法蓋住所患的毒瘡。這時左鄰右舍的晨雞已喔喔亂啼,牆上一盞油燈閃爍,妻兒見劉公這麽長時間不回房,幾次三番催促。劉公隻當沒聽見,低頭為乞丐嗬氣驅寒,細心細意敷貼膏藥,絕不因為隻有一文錢的小生意而怨恨惱怒。可是乞丐反而發脾氣了,粗聲粗氣說:“嘻!真鄙陋,你這小氣鬼!膏藥很平常,何必每次算得這麽精確?”劉公沒吭聲,仍舊重新給他換藥,看看銅鍋裏的膏藥已全部用光。乞丐忽然發出狂笑,夜深人靜,笑聲震動屋瓦。他從袖子裏摸出一文錢,不耐煩地丟進銅鍋,鄙夷地說:“聊以酬謝你一夜的辛勞。”說完,出門踏雪而去。劉公心想,此乞丐雖然丟下一文錢,遠遠不夠我的膏藥本錢,還像呼人嗟來之食一樣,真是不可理喻啊。又看銅鍋底部嵌著一枚非常古老的五銖錢,牢粘著鍋子像一起鑄成似的,鑲嵌其中,無法取出。鍋上熬藥的熱氣騰騰而上,結成五色香雲,氤氤氳氳終夜不散。不知怎地,從此劉子儀的膏藥更加靈驗。人們都猜測那乞丐,莫不是個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