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老翁俞愚,字真愚,年近六十。他隻生育一個獨生女兒,叫翠燕,容貌美若天仙。俞愚因為沒有兒子,所以把平生所有的文章學問全部教授給女兒。翠燕由於很有教養,看上去溫文爾雅,氣質超逸。幼年時許婚給本地一戶人家,男兒名叫石鼎。石生天天捧著書本,不善生計,家道中落,靠守寡的母親紡紗織布度光陰,時時露出窘迫窮相。人一到落難時,親戚鄰裏都瞧不起他,石家斷糧時,即便一文銅錢也不肯借給他們。俞愚漸漸萌生悔婚的意思,想用金錢買動石生母親允諾退婚。石母從長計議,對俞家的退婚要求沒有回絕。石生知道後心中憤憤不平。他母親笑道:“孩子啊,我隻擔心兒子事業無成,不擔心沒有兒媳婦。倘若托祖宗的福蔭,你竟然能夠發跡出頭,怎怕身邊沒有妻妾成行?俞愚那老頭一身俗氣,哪有眼力來識別我們孤兒寡母?倒不如同意他的退婚要求,更加妥當。”石生看母親態度很明朗,也就哭泣著接受母訓,第二天就拿了一張退婚書去俞家,俞家也就遵守諾言,換回金錢,借此也免得受凍挨餓。
本地有個武舉人張大點,字其信,家中一向富裕。聞知翠燕退婚,又看到俞翠燕很漂亮,又知書達理,就用大量錢財到俞家強行送下聘禮。嫁妝已齊備,男方期望女方早日遣嫁新娘,俞愚求之不得,欣然同意。俞愚的妻子知道此事已成定局,也無可奈何,隻是不敢馬上告訴女兒。對這件事私下極為擔驚受怕的隻有翠燕的守寡嬸娘安山氏。
俞家女眷素來與香積庵尼姑阿鸚熟識。阿鸚正巧到俞家上門來討每月的供錢,看到滿座的箱籠,幾案床榻樣樣簇新,衣裙和金釵鈿盒都在加緊趕製,就笑著對翠燕說:“翠姑娘大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翠燕本來就疑慮憂愁,聽了尼姑的話心中更加不安,私下詢問嬸娘道:“阿鸚白天說的話,究竟是什麽意思?”嬸娘沉默不語,老半天沒有回答。翠燕又追問,嬸娘這才說:“你今晚將要出嫁,還多嘮叨什麽?”翠燕兩頰緋紅,好久才說:“女子總有一天要嫁人,這我早知道。但夫婿家裏一向貧窮,不知道為什麽操辦得那麽華麗?”嬸娘笑道:“小妮子太老麵皮,你知道夫家姓什麽嗎?”翠燕說:“是石郎。”嬸娘搖搖頭,說:“石郎嗎?不,是張舉人。”翠燕大驚,說:“我從小許配給石郎,媒妁立下憑據,神明上天共同鑒照,何嚐許婚過張家?”嬸娘就把事情始末詳告侄女,並且說:“你父親怕你嬌生慣養慣了,不能忍受四壁空空的生活。張家豪富,本地有小鄧通的財主稱號。你就要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不勝過依靠窮書生,親自操勞家務還吃不飽一餐飯嗎?”翠燕流淚說:“嬸娘素來鍾愛我像親生的一樣,現在怎麽忍心嘲笑戲弄我?”傷心處,哭成淚人兒,啜泣說:“這個石頭,鐵石心腸,關鍵時刻,也不快來走一遭。”嬸娘“嗬”的一聲,更是發笑了,又告訴她石家用退婚書換錢的事,翠燕更加悲傷受不了,悲痛欲絕說:“死路一條,死路一條,還有什麽可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