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我從桂林府降職遷往河北房山。這年冬天,我在旅館裏偶遇了一個被遺棄的姬妾。雖說這位婦女曾沉淪紅塵,也已經顯出衰老的體態,可是談笑交流起來仍然風韻不減,並且身邊還帶著一把紫簫。經過一番詳細的詢問,才知道她原是京都的妓女,不過由於她才貌兼備,所以隸屬官妓享受內廷的供奉。但因為朝代更迭的緣故,她打算削發為尼,結果也沒能成功。不久後,他就轉嫁給一個有戶籍的平民百姓,由此變得更加淪落。如今年老色衰、無依無靠,平時隻能夠跟著孫子在土木工地上混飯吃。後來,我叫了一桌酒邀她一起飲用,並讓她用手中的紫簫吹幾個調子以助酒興。她演奏完後,就和我談論起了過去的事情,她說起關於至正年間那些繁華富貴的往事,描述得清清楚楚,簡直就像是親眼看到似的。不過每當追念起一件往事,心裏就會非常的抑鬱不快,難道說古往今來,紅顏薄命,就應當是這個樣子的嗎?我聽她這麽說,不禁為她情感縈回,內心淒然,發出一聲聲的感慨長歎,並且被她的遭遇所感動,由此便就寫了一首長詩《至正妓人行》送給她。怎奈文思枯槁衰落,尚且不能描繪其情狀之萬一。內心憂鬱糾結時,拿來讀一讀,也並不能起到安慰那個人的作用,隻不過能夠從中自我解脫罷了。詩為:
桃花含露傷春老,蓮葉欺霜悴秋早。紅飄翠殞誰可方?大都妓人白頭媼。
言辭婉媚雖足愛,顏色萎摧寧再好?姿同蒲柳先凋零,景近桑榆漸枯槁。
我役房山滯客邊,客邊意氣敻非前。螺杯漫想紅樓飲,雁柱徒懷錦瑟弦。
晏歲荒村因邂逅,芳尊小酌且留連。陽台楚雨情磨滅,舞袖弓鞋事棄捐。
於今淪落依草木,天寒幽居在空穀。爺娘底處認墳墓,姊妹何鄉尋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