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之喜悅
美國西海岸的邊境城市聖迭戈的一家醫院裏,長年住著因外傷全身癱瘓的威廉·馬修。當陽光從朝南的窗口射人病房時,馬修開始迎接來自身體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襲擊——病痛總是早上光臨。在將近一個小時的折磨中,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淚,他的淚腺由於藥物的副作用而萎縮。
年輕的女護士為馬修所經受的痛苦以手掩麵,不敢正視。馬修說:“鑽心的刺痛難忍,但我還是感激它——痛楚讓我感到我還活著。”
馬修住院的頭幾年,身體沒有任何感覺,沒有舒適感也沒有痛楚感。在醫生的精心治療下,有一部分神經已經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樞神經發出“痛”的信號。
在痛楚中發現喜悅,這在一般人看來簡直是荒唐。但置身馬修的處境,就知道這種特定的痛楚不僅給他帶來了喜悅,而且帶來了希望。當然一個重要前提在於,馬修是一個意誌堅強的人。
過去,馬修經曆過無數沒有任何知覺的日夜。如果說,痛楚感是一處斷壁殘垣的話,無知覺則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馬修體驗到了“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甚至是一種價值體現——醫療價值與康複價值的體現。當然,馬修不是病態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為契機,進而康複,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
所有感受。誰也不能保證可憐的馬修能獲得這一天,但他和醫生一起朝這個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會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來。
悟語:
從常常忍受不了痛楚到在痛楚中發現喜悅,兩者的差別在於,一個人擁有多大的力量來熱愛生活。愛,實在是天下最有力量的事情,它常常產生奇跡。
2.把怨恨寫在沙上
阿拉伯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3人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3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