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不可恥,重要的是肯懺悔。阿闍世王,是佛陀時代中印度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和皇後韋提希所生的太子。阿闍世王因輕信提婆達多讒言,幽閉父王在七重室內致死,篡奪王位,自立為王。
有一次,他的小兒子想把小狗抱到餐桌上一同吃飯,阿闍世王堅決不肯讓小狗坐上餐桌。小兒子不願退讓,哭鬧著說:“沒有小狗陪我吃飯,我就不吃。”
看著小兒子,阿闍世王很是懊惱:“貴為國王,為了疼愛兒子,竟然要跟狗同桌吃飯!”
“這有什麽了不起,當初父王母後在世的時候,還有更甚於此的事!”賢惠的妻子借機說話了。
“什麽事?”阿闍世狐疑著。
“你記得嗎?你幼年時曾經長了一個膿瘡,痛苦不堪。父王不忍你受苦,親自用口為你把膿吸出來。我都聽人家說過,難道你沒聽人家說過嗎?”聽著妻子訴說過往,阿闍世王陷入對童年的回憶裏。
“父王為了疼愛你,甘願這樣做,這比和狗同桌吃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忤逆不孝的阿闍世王聽了妻子的話,慚愧萬分,心生悔悟,便去祈求佛陀為他開示懺悔法門。懺悔,是得救之道,俗語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隻要有心悔過,即使阿闍世王前半生做了殺父、毀佛等罪過,但是經過他不斷地懺悔,不但洗盡罪愆,慢慢也獲得全國上下的尊敬,成為印度大有為的國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是貴為一國之尊也難免犯下過錯。犯錯不可恥,重要的是肯懺悔。懺悔,就好比肮髒的東西,以清淨水就能洗淨;再重的罪惡,隻要肯懺悔,身心也能恢複清淨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