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常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確,在公共場合演講更是如此,我們對聽眾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經得起推敲,都應該是權威的。當然,我們也知道,說話是一門藝術,但這並不等於演講可以信口開河,事實上,演講的目的就是讓聽眾信服,而如果你希望自己說出的話是言之有物的,我們就要在開口前做好準備工作,不能瞎編和亂說一氣。
要想完美地施展自己的口才,做一次成功的演講,事先必須有所準備。演講前,對於聽眾的需求分析、演講主題、內容、結構等,我們要如此,做思考和管理才能“有備無患”,才能在演講的時候口吐蓮花、娓娓道來。
戴爾·卡耐基在總結成功的演講經驗時說過:“一切成功的演講,都是來自充分的準備。”的確,演講也是如此,沒有準備,就是準備失敗,時刻注意收集素材,時刻在生活中練習,時刻準備發言。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演講取得更好的效果。
為此,TED演講者建議,在明確你要說的主題後,在主題的指導下,你要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調查工作,這樣不僅能幫助你找到所要用的演講材料,最重要的是,你還能了解講話的場景、聽眾、背景等方麵的信息,這有助於選擇適宜的講話方式,提高講話效果。
我們先來看下麵一個領導者是怎樣說話的:
劉洋是一名海歸,現在在一家網絡公司擔任財務總監,在他上任半年後,公司上司讓他代表中層管理者做一次演講。
該怎樣確定演講主題呢?想來想去,他還是決定談自己的老本行。於是,他決定對公司的賬目進行一次大審查,經過調查,劉洋發現,這一年來,居然根本沒有盈利。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他找來財務人員才知道,原來一直以來,他忽視了一個問題,網絡公司在網站維護上的成本投入太多。而造成這一問題又在於公司這一方麵人員的多餘,很多工作,同一個員工就可以解決,但卻安置了太多的閑餘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