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這是對我們自身價值的最大肯定,可以說,這是一種人的天性,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有人說,讚揚是一小筆投資,隻需片刻的思索和時間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報酬。這話有些道理。學會讚美他人,有助於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達到交往的目的,提高交往的效果。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在這大千世界中,每個人都很渴望別人的讚美。人的一生中,需要自我定位、自我欣賞、自我發現,更需要他人的肯定、鼓勵和真誠的讚美。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能說出令對方悅耳的讚美之言,必定能讓對方打開心扉。
同樣,演講中,我們也可以運用讚美的方法來拉近與聽眾的心理距離,進而讓聽眾易於接納我們。因為聽眾也是由單個的人組成的,所以也是有弱點的,人們都愛聽讚美的話,誰也無法拒絕讚美,但前提必須是真誠的讚美,如果你毫無來由地對聽眾獻殷勤,說一些肉麻的話,比如“各位是我曾麵對過的最有智慧的聽眾”,也會被大多數的聽眾厭惡。
大演講家薑西·M.德普曾說過一句話:“演講者要告訴聽眾一些他們沒想到你也會知道的事。”
印尼前總統蘇加諾有一次訪問中國,在青年們專門為他舉行的歡迎會上,他用了獨特的讚美贏得了青年們的愛戴。他說:“今天,能夠和大家見麵,我覺得很幸福。因為你們年輕,是民族的希望。印度有很多神話,其中說到一棵神樹,叫作‘願望之樹’,誰要是站到神樹下說出願望,願望就能立即實現。假如我現在站到這棵神樹下,我要說:‘我希望恢複我的青春。’”頓時,會場掀起了一陣**。
蘇加諾想要讚美青年們,他沒有說他們多麽熱情,沒有說他們多麽的有朝氣,而是通過一個神話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從中抒發了對青春的向往,巧妙地讚美了他們年輕、有希望,從而贏得了青年們的喜歡和尊敬。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的行為受著動機的支配,而動機又是隨著人們的心理需要而產生。人們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便會成為其積極向上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