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談判中,我們與對方的交流溝通,實際上就是一場心理的較量。而且,彼此都帶著各自在意的重點,以此達成共識。如何才能打動對方呢?這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從對方言語中抓住對方潛在的“利用價值”,再以其在意的東西作為利誘,這樣一來,對方肯定會心動,從而不得不答應我們的請求。在這裏,所謂的“利用價值”,也就是其最在意的東西,諸如頭銜、利益等。而且,我們以其在意的東西作為利誘,如此來暗合對方的心理,這樣會讓對方感到很受尊重,無形之中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有時候,對方潛在的“利用價值”往往是他的把柄之一,有可能他會為了某些欲望而放棄之前所提出的條件,此時我們趁虛而入,對方就會在交流中敗下陣來。
三國時期,鄧芝受命出使東吳。他到了東吳,孫權對他很懷疑,因此不肯接見。過了兩天,鄧芝給孫權寫了一封書信。孫權一看,隻見書上寫道:“臣今到此,非但為蜀,並且為吳。若大王不願見臣,臣就走了。”孫權猶豫不定,一些大臣也都想刁難一下鄧芝。後來,孫權采納了張昭“先給鄧芝個下馬威”的意見,在殿前放一個沸騰的油鼎,命武士各執兵器,站立在兩側,召鄧芝入見。
鄧芝聽孫權召見他,便從館舍出來,毫無懼色,昂首走入大殿。鄧芝進入殿內,就對孫權說:“我特為吳國利害而來,大王卻設兵置鼎,以拒一儒生,可見大王度量太小。”孫權聽後,覺得很惶愧,忙令人賜坐。鄧芝問道:“大王欲與魏和呢,還是與蜀和呢?”孫權說:“孤非不欲和蜀,但恐蜀主年幼國小,不足敵魏。”鄧芝侃侃道:“大王為當世英雄,諸葛亮亦一代豪傑。蜀有山險關隘,吳有三江,若互為唇齒,進可兼並天下,退可鼎足峙立。如大王甘心事魏,魏必然會征大王入朝,索王子做質子,一不從命,便起大兵討伐,那時蜀國再順江東下,臣恐大王兩麵受敵,江東之地不能複有了,請大王熟思!”為贏得孫權的信任,表示誠意,鄧芝又說:“若大王以為愚言是不可取的謊言,吾願立即死在大王麵前,以杜絕說客之名。”說著,撩起衣服,就裝作向油鼎跳去。孫權忙令人將鄧芝攔住,請入後殿,以上賓之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