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0秒說出關鍵點

通俗易懂,讓聽眾心領神會

字體:16+-

演講是演講者向聽眾傳遞信息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讓聽眾深刻領會也就是演講需要達到的重要目的之一。可能一些演講者認為,越是運用高深的理論知識,越是晦澀難懂的演講語言,越是能體現自己的知識水準和演講口才,越是能將自己與聽眾在知識層次上劃分,實際上,這無異於唱獨角戲而得不到聽眾的響應,也失去了我們最初演講的本意。而越是高明的演講者,越是懂得深入淺出的道理,他們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通過簡潔通俗的語言把自己的本意傳達給聽眾,達到自己演講的目的。

毛澤東注意語言的通俗化,更注意以大量文學手段為語言技巧,使文章深刻生動,出神入化,增強思想藝術感染力。

毛澤東提出了“三個吸收”:第一,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第二,要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所需要的成分;第三,學習古代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毛澤東始終注意以群眾生活語言為基礎,努力從上述三方麵汲取語言營養,將“活人的唇舌”作為源泉。

在閩西,當有些人提出“紅旗到底能夠扛多久”的疑問時,毛澤東不是去講大道理,隻是用了八個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來回答,形象、通俗而又富有哲理,消除了人們的悲觀情緒。

延安時期,毛澤東常常到抗大去講哲學,抗大的學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他就把枯燥的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形象具體。在講《矛盾論》時,為了說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這個觀點,他舉了雞蛋因得適當溫度而變成小雞,而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小雞的生動例子;講《實踐論》時,他舉了一個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變個梨子,親口吃一吃。毛澤東在舉這些生動的例證時,聽課的同誌全都笑了。

井岡山鬥爭前期,許多同誌不懂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也不懂得什麽叫遊擊戰術,毛澤東扼要概括為“十六字訣”,又進一步解釋道,打仗行軍就是一門學問,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賺錢就來,蝕本不幹。幾句簡短、通俗而又深刻的話語,就把遊擊戰爭的戰略戰術講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