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怎麽收獲,先那麽栽

二 心靈自述

字體:16+-

我的歧路

梅先生是向來不讚成我談思想文學的,現在卻極讚成我談政治;孫先生是向來最讚成我談思想文學的,現在很懇摯的怪我不該談政治;常先生又不同了,他並非不讚成我談思想文學,他隻希望我此時把全副精神用在政治上。——這真是我的歧路!

我在這三岔路口,也曾遲回了三年;我現在忍著心腸來談政治,一隻腳已踏上東街,一隻腳還踏在西街,我的頭還是回望著那原來的老路上!伏廬的怪我走錯了路,我也可以承認;燕生怪我精神不貫注,也是真的。我要我的朋友們知道我所以“變節”與“變節而又遲回”的緣故,我不能不寫一段自述的文章。

我是一個注意政治的人。當我在大學時,政治經濟的功課占了我三分之一的時間。當一九一二到一九一六年,我一麵為中國的民主辯護,一麵注意世界的政治。我那時是世界學生會的會員,國際政策會的會員,聯校非兵會的幹事。一九一五年,我為了討論中日交涉的問題,幾乎成為眾矢之的。一九一六年,我的國際非攻論文曾得最高獎金。但我那時已在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上尋著我的終身事業了,同時又被一班討論文學問題的好朋友逼上文學革命的道路了。從此以後,哲學史成了我的職業,文學做了我的娛樂。一九一七年七月我回國時,船到橫濱,便聽見張勳複辟的消息;到了上海,看了出版界的孤陋,教育界的沉寂,我方才知道張勳的複辟乃是極自然的現象,我方才打定二十年不談政治的決心,要想在思想文藝上替中國政治建築一個革新的基礎。我這四年多以來,寫了八九十萬字的文章,內中隻有一篇曾琦《國體與青年》的短序是談政治的,其餘的文字都是關於思想與文藝的。

一九一八年十二月,我的朋友陳獨秀、李守常等發起《每周評論》。那是一個談政治的報,但我在《每周評論》做的文字總不過是小說文藝一類,不曾談過政治。直到一九一九年六月中,獨秀被捕,我接辦《每周評論》,方才有不能不談政治的感覺。那時正當安福部極盛的時代,上海的分贓和會還不曾散夥。然而國內的“新”分子閉口不談具體的政治問題,卻高談什麽無政府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我看不過了,忍不住了,——因為我是一個實驗主義的信徒,——於是發憤要想談政治。我在《每周評論》第三十一號裏提出我的政論的導言,叫作《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文存》卷二,頁一四七以下)。我那時說:我們不去研究人力車夫的生計,卻去高談社會主義……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問題如何解決,卻去高談無政府主義:我們還要得意揚揚的誇口道:“我們所談的是根本解決”。老實說罷,這是自欺欺人的夢話,這是中國思想界破產的鐵證,這是中國社會改良的死刑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