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河日上

21 眼見未必為實

字體:16+-

廠區裏的執法檢查還在進行,周成功出來匯報說,沒有發現什麽明顯問題。林寒江大失所望,有些鬱悶,背著雙手一個人走上江堤。他側頭看著自己在水裏的倒影,那是一個略顯佝僂老態的身影,尤其是背手的姿態讓他更顯蒼老。這種神態是他以前極為反感的,他曾時常提醒自己不要過早進入這種未老先衰的狀態,但是最近接二連三的打擊,從家庭到工作,讓他確實有些不堪重負。

林寒江望著江麵上穿梭的衝鋒舟,心裏反省著自己剛才和李、趙二人說的話,他想起史書裏的一個故事:清朝光緒年間,有一年春闈,那位後來在“庚子事變”中上吊殉國的徐桐為會試總裁,有個翰林向徐桐謀求會試官的差事,徐桐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他。翰林不甘心,又請了朝中大臣前來說情,徐桐在大臣麵前憤然拒絕,他說我用人必當其才,最討厭請托,請轉告這位翰林,不要再找人打招呼了,不然莫怪我不講情麵。第二天,徐桐上朝時,內閣學士、軍機大臣、贈太子少保的孫毓汶前來找他(史載孫毓汶與大太監李蓮英結為蘭譜,是慈禧太後最為信任之人,平日裏偵探內宮消息,視光緒皇帝如虛器)。孫毓汶對徐桐說,某某翰林不錯,你可以給謀個官差嘛。徐桐剛要解釋,孫毓汶臉色一沉,說朝廷美差那麽多,不必這麽認真,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徐桐立刻變換顏色,躬身受命,回去以後立刻安排手下去請那位翰林,說奉徐總裁之命,請翰林立刻去會試館出任協修的差事。原來徐桐不是不聽打招呼,而是以前打招呼的人分量不夠罷了。

想到這個小故事,林寒江無限慨歎,大江東去,世事往複,社會的進步並不能徹底改變人性的弱點,很多曆史還在重複上演。就如今天的事情,自己可以斷然拒絕李子平和趙馳的說情,但如果是省裏甚至中央的領導呢?自己是否還會堅持原則,扛住那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