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西漢蜀郡成都人。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著名辭賦家。西漢官吏、學者。四十歲後,始遊京師。大司馬王音召為門下史,推薦為待詔。後經蜀人楊莊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侍從祭祀遊獵,任給事黃門郎。其官職一直很低微,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當政時,校書天祿閣,官為大夫。揚雄早期曾以《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等佳作聞名於世,與司馬相如齊名。後來他又放棄辭賦之體,轉而研究哲學、語言學,並仿《論語》作《法言》,仿《易經》作《太玄》,又著有《方言》,記述西漢時期各地方言,成為漢代一大著述家。
——題記
一
頭戴七旒冕冠,身著玄衣裳,揚雄神色肅穆。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大綬,白、玄、綠三色小綬,中單素紗,紅羅襞積,白玉雙佩,黑鐵長劍,讓他看起來更加冷峻。
手握一捆又一捆細細瘦瘦的簡牘,揚雄焦灼地走在長長的甬道上。有漢一朝,清虛自守者寡,慷慨悲歌者眾。這是漢代無數為時代而忙碌的思想者的身影,他們熱切呈送著“跨海內,製諸侯”的諫議,期待一代明主馳騁疆場、縱橫天下。他們是勘破時間奧秘的人,他們將他們的期待、企盼,寫在簡牘上、刻在曆史裏——
漢武帝即位,公孫弘以六十高齡之身,以賢良征為博士。元光五年,複征賢良文學,以丞相褒侯。他為國家奔走呼號:“臣聞上古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貴爵厚賞而民不勸,深刑重罰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賞重刑未足以勸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
陸賈追隨劉邦,以斡旋於諸侯,兩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臣服漢朝,安定了大漢政局:“夫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修於閨門之內;垂大名於萬世者,必先行之於纖微之事。……孔子曰:‘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言德行而其下順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