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經100°,北緯30°。海拔3500米。
——壤塘,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岡底斯、喜馬拉雅構造裹挾青藏高原一路向東、向南,在龍門山古老大陸、古老海灣驟然止步,高高隆起成藏民族的香拉東吉神山。四條發源自雪域的河流——磨梭河、杜柯河、則曲河、足木足河,一路翻越高原,穿過峽穀,集紮成束,將純淨的雪山之水匯聚為名聞遐邇的大渡河。
神山、神水拱衛著的遼闊高原,這就是壤塘。
壤塘,是被神靈賜福的土地。壤塘之名,源自境內的一個自然村寨。寨子坐落於山巔上,其山形似手托寶幢的“瞻巴拉菩薩”。瞻巴拉,義譯持聵,梵音譯作閻婆羅,舊譯布祿金剛,也就是藏傳佛教中的財神。“瞻”字譯成漢字時走了音,成為“壤”,藏語中稱平壩為“塘”,“壤塘”由此得名,也就是“財神居住的地方”。
一
在壤塘,才明白秋天原來是彩色的。
深秋時節,壤塘像走進了畫家的調色盤,一場秋雨之後,全世界的色彩都匯聚在這裏。千樹萬木姹紫嫣紅,千山萬水五彩繽紛,千林萬壑爭奇鬥豔,綠野、藍天、白雲、青山,沃野、林海、丘壑、溪澗,構成了醉人的金秋畫卷。
二十五歲的戈登特靜靜地坐在繡榻前,聚精會神地繡著一幅宋代花鳥。他穿著樸素的“勒規”(勞動服),露出裏麵整潔幹淨的白繭綢短襯衫,紅綠青紫四色間隔的“加差朶拉”長帶子,將寬袖長袍利落地係在腰間。時光靜靜地從他的手中流逝,從他的眼底流逝,他卻波瀾不驚,幾乎一動不動。
高原的陽光透過雨後的玻璃窗,映照在空曠的房間裏,澄澈,清冽,寧靜。玻璃窗上未及蒸發的雨滴,恍若晶瑩的寶石,在戈登特的臉上投下五彩斑斕的光影,空氣中細小的塵埃,在陽光中時而微微顫抖,時而歡快跳動。高挺的鼻子,明亮的雙眸,飽滿的臉頰,卷曲的頭發——這一刻,戈登特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尊雕塑,是米開朗琪羅刻刀下健美偉岸、果敢勇毅的大衛,是亞曆山德羅斯的高貴典雅、神秘莫測的維納斯,是羅丹的沉穩深邃、遙望未來的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