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光緒二十三年

翁同龢

字體:16+-

光緒二十三年,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翁同龢時時處處感覺到了一種“滯”。這一年他67歲。

在世人眼裏,翁氏家族是響當當的天下第一名門望族,“一門四進士、一門三巡撫;父子大學士、父子尚書、父子帝師”。道、鹹、同、光四朝,翁氏兩代累任高官。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後為同治帝師。翁同龢的仕途也是一順百順,鹹豐六年(1856年),27歲的翁同龢中一甲一名進士,擢任翰林院修撰。同治四年(1865年),接替父業,入值弘德殿,為同治師傅,前後教讀九載。同治病逝後,光緒繼位,翁同龢被慈禧欽命入值毓慶宮,為光緒師傅。兩代帝師,翁同龢於時勢應該處處圓通純熟的,怎麽他會感覺到“滯”呢?

其實,十一年前的光緒十二年(1886年)1月3日,是翁同龢的心境由“通”轉“滯”的拐點時刻:他由工部尚書調任戶部尚書。帝國財政狀況的不堪讓他心事凝重,而光緒大婚前夕的太和門大火,毫無疑問刺激到了他,翁同龢對朝局或者說時局便隱隱有了不吉的念想。

火災是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的一個深夜發生的。大火起時,翁同龢正在府上酣睡。因有仆人大呼“大內火起”,翁同龢忙起床驅車入左掖門去撲救,途中翁同龢發現與他同行的救火大軍浩浩****,竟達7000人之巨,包括士公貴族、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各部院尚書、侍郎、各旗副都統以及翰詹科首、軍機章京、各部院衙門司員、各旗營侍衛章京等,另外還有神機營兵丁、步軍統領衙門兵丁及護軍官役都趕來了。起初,翁同龢還感覺如此浩浩****的救火行動是不是小題大做了,人人爭著給皇帝作秀,但到現場後才知道火災的確凶猛,據事後度算大火“燒毀貞度門一座三楹,東庫房門七楹、太和門一座七楹,又東庫房七楹,昭德門一座三楹,共焚去二十七楹”。而關於這次火災的詳細情況,翁同龢也在他的日記裏做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