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初十未時許,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七日後,皇太孫朱允炇依遺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仍沿用洪武年號,詔定來年正月五日改元“建文”故史稱其為建文帝,曆史開始進入建文時代。
次日剛罷早朝,建文帝即命內侍召太常侍卿黃子澄禦書房聽用。
待他行禮後,建文帝立即問道:“黃卿還記得當年在東直門說的事嗎?”
黃子澄心裏一緊,忙道:“臣不敢忘!”
原來建文帝看似外表柔弱而實質上頗有心計,他對皇祖封建諸王著實不滿,認為強藩是威脅皇權的最大隱患。現在建文帝已經上了寶座,對著親信大臣可以直言所憂了。
黃子澄此刻卻陷入了苦思,當年他以侍讀的身份和朱允炆在東角門內閑談時,太孫憂慮地給他說了心中事。
當時黃子澄胸有成竹地認為:諸王府的護衛軍士僅足以自保,而朝廷的大軍犬牙交錯布置在各地,完全可以製約他們的軍隊。
又以漢削七國為例,說七王的兵力不是不強但最終被消滅,是因為以國家的力量去攻擊小小藩王的必然結果,也是以強攻弱、正義戰勝反叛的必然。哄得太孫甚感欣慰!
如今舊話重提,黃子澄卻高興不起來,當時他也是一時興起慷慨陳辭,一半是為了討太孫的歡喜,而如今身為朝廷新貴,前途一片光明之際卻又被推到風囗浪尖之上!“晁錯”他腦海中現出了一個人的名字,他的結局可不咋好啊!
沉吟再三,黃子澄方緩緩地道:“茲事體大,容臣回府後認真謀劃,盡可能找出一個最佳的萬全之計來。”
建文帝點頭,囑咐道:“朕剛才所說絕非兒戲,黃卿須盡心謀劃。”
稍頓,複道:“朕已經升任齊泰為兵部尚書,再準備調蜀獻王師方孝孺回朝,讓他倆與你一起參與軍國要事。你們可不要辜負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