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官弟子說那就打!起義就是敵人,秦軍過去分分鍾都鯊了。
儒家人說去講道理,說明白利害關係,如果對方實在是不聽再打。
縱橫家的人說咱們拉一派打一派,對個別村子施以仁政,減免賦稅,甚至可以發糧食,把這個村子列為標杆,讓其他人村子效仿。
如此一來,對方不攻自破。
結果就是每家的言論都會被反駁。
兵家和將軍弟子被人笑腦子發抽就想打架。
儒家被人說鄉民哪有這麽多道理好講,你講道理能讓他們吃飽飯,能讓他們不餓?
縱橫家則被人講,什麽拉一派打一派,說得輕鬆,結果就是人家很可能壓根不鳥你,索性就把你鯊了祭旗。
所以諸多人在看到自己的《實幹》分數後就很納悶,分數並不會說具體哪道題目得了多少分,而是一個總體。
分數高的人也沒辦法保證自己哪些地方就得了高分。
更別說這一次《實幹》考試分數雖然有層次,但真正的差距其實不是很大,也很難說出到底孰優孰劣。
一眾考生原本還想去鬧一鬧,看看能不能把最後的答案公布出來,卻突然發現這場考試最初的答案雖然是張世安指定的,但後麵自家的皇帝大人嬴政又有過更改。
改卷子的時候,也是嬴政親自監督的。
一個人的卷子,要在糊名的同時被三個考官依次更改,再總結出平均分。
這般說道和做法,讓一眾人也挑不出任何的禮與毛病。
成績已經公布,其餘的事情就此作罷。
考上的人開開心心地準備進入鹹陽,幻想日後做官的好日子。
考不上的人則安心備戰下一年,亦或者通過家裏的安排去了其他地方。
科舉在嬴政的安排下雖成為選官任用的一大渠道,但下麵也有一些其他路數。
這些東西是禁止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