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沒看,自然怪不得張世安。
今年參加考試的大體上都是有點底子的人家,知道一些上麵的事情。
朝堂上鬧成這樣,諸多學派打得不可開交,為照顧大家的情緒,《百家》這樣出也沒毛病。
將心比心,確實不應該為難人家張侯爺。
但《實幹》這一科目上,要說的人就有很多了。
相較於《百家》,一眾考生認為《實幹》壓根就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很多案例寫出來根本就是千人千麵,麵對同樣一個東西,大家夥的態度和看法總是有差異的。
而且這種差異在很多時候也沒有對錯。
最絕的是,張世安在大綱中說可能會根據熱點話題進行一定的考究,還真反手就考了河套之戰。
大題就是問對河套之戰的看法,此戰造成的影響、意義以及日後如何擴大戰果,如何穩定河套地區。
索性把題目上升到了戰略級別。
而且大題的分值極高,四十分的大比重,讓一眾人看到題目時真的說不出話來,隻能表示算你狠。
然後,捏著鼻子寫完自己肚子裏的那些所謂見解。
出來後,許多原本就相識的人開始對起答案。
《百家》不用說,原文就在那,一看就知道,沒什麽爭議。
可《實幹》那大家夥就各有各的說法了,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講解出發,說這個事情應該這麽做,那件事情就不能這麽來。
對於最後的大題,兵家的人與秦軍中將官的兒子得意洋洋,說自己自小就跟著爹娘長輩打仗,對河套之戰那也是頗有研究的。
要他們說,河套之戰那就是打出了個威風,其中蒙恬將軍在各個戰役出的操作,都堪稱經典。
對此,儒家的人頻頻出言嘲諷,表示他們這些提刀弄槍的連題目都沒有看清楚就敢出來考試。
人家問的主要內容是哪些戰役打得好,這些戰役中的細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