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內心一陣慌亂,但瞬間還是鎮定下來,說道:“這不是要我去造反嘛!”
“正是!”王闓運語氣非常肯定地回答道,“在南京起兵,與朝廷分庭抗禮。自乾隆以降,朝廷積貧積弱,曆經嘉、道、鹹三朝,衰敗之勢日益明顯,改朝換代的日子就要到來。先帝駕崩,經祺祥事變,西太後專權,她已將大清朝這艘破船引入了激流險灘,遲早要沉沒。朝廷拚命追問南京金銀下落,說明財政早已枯竭,捉襟見肘,肯定拖不了多久。”
曾國藩急了,說道:“我自衡陽起兵以來,無時無刻不在朝廷的監視之下。衡陽誓師時被降級使用,剛被任命為鄂撫,七天以後禠奪官印。當年,在你的勸說下,我沒有揮師北上,究其原因:一是沒有野心,二是沒有勝算。我寧可做一個大清朝的忠臣良將,也不願做一個被人唾罵的亂臣賊子。我曾對趙烈文說:‘我一生愁苦,時萌退誌,常常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哪有心思去稱王稱帝?’這幾年竊居高位,經常可以聽聽郭筠仙的讚美詩,又何必去做獨夫民賊,讓萬人所指呢?我不敢因為一點戰功虛名而忘乎所以。總督兩江以來,轄境太大,統兵太多,責任又重,糧餉無所出,士兵經常鬧餉嘩變,還不知道哪一天會出大問題。所以我經常對我兒子曾紀澤說:‘長大以後不要做官,更不要帶兵打仗,一門心思做學問。’”
王闓運愣了一下,說:“自古以來,成者為王敗者寇,君臣倫理道德並不影響改朝換代。自漢及清,開國明君得天下者,一是武力征討,二是陰謀篡逆。隻要新朝能夠建立,這些都會變成對新朝的忠心擁戴,滌帥不是不明白。如今滌帥有三十萬人馬,各省督撫人馬加起來不下一百萬。滌帥統百萬之眾,以金陵為基業,與滿人一爭高下。劉邦、朱元璋都是草根出身,滌帥可以仿效他們成就千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