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涼如水,秋風中飄**著淡淡的馬糞和苜蓿的混雜味道,倒也不是十分難聞。李淩站了會兒,又覺得腹痛,隻好再向茅廁走去。他繞過驛舍,打算抄個近道,剛走出數十步,突然聽到有異動之聲,回首一看,一個黑影正爬到驛舍二樓窗外,身手極為敏捷……
唐懿宗李 (cu )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九月,重陽剛過,二十七歲的老姑娘裴玄靜換上黑色的吉服,辭別年邁的父母,將要離開家鄉河南緱氏城,經洛陽、長安兩都,嫁往京兆府鄠(h )縣。
這也是新娘子人生中的第一趟遠途。她雖然在慈母婆娑的淚光中有些黯然,但大體還是平靜的,沒有像一般人家出嫁的女兒那樣哭哭啼啼。最出人意料的是,她堅持不肯要陪嫁的婢女,隻帶上祖父傳下的桑門劍,就此登上了墨車。
代表李家前來迎親的是新郎李言的堂兄李淩,今年三十六歲。他隨身帶著的小戶奴(注:家奴的意思)牛蓬,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少年,不過跟著主人忙前忙後,手腳倒是勤快。車者萬乘四十來歲,是李家專門從長安雇來的趕車手,他的豪華墨車和高頭驪馬在京兆一帶頗為有名。
離開裴家之時,正是日入三商時分,以取古禮“昏禮下達”之意。天幕漆黑,又無月光,一行四人,兩騎一車,摸索著走到緱氏西城門的客棧,就此停宿。次日清晨,城門大開,將出發之時,裴父裴升和裴母陳氏又在婢女的陪同下緊巴巴地趕到西門客棧,陳氏親手將心愛之物銀菩薩交給愛女珍藏。依依惜別後,裴玄靜一行人正式離開了緱氏城,西奔洛陽而去。一路遙望殘柳垂絲,寒蘆飄絮,倒也夷然。
當晚到達洛陽,照舊歇息,第三日清晨再出發。唐朝實行兩京製度,從東都洛陽到西京長安的八百餘裏官路是帝國最為重要的交通幹線。道路寬闊平坦不說,沿途還有夯土堆成的標識,稱為“裏隔柱”,每五裏一柱,每十裏兩柱,方便行人推算行程。且所經之處,驛館林立,酒肆豐溢,便利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