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函遞到總理衙門的時候,總理衙門正亂成一鍋粥,恭親王說:“這時候還議什麽電報,這不是添亂嗎?”
亂子是由出使俄國談判的崇厚闖出來的。他以全權特使的身份前往俄國交涉歸還伊犁的問題。俄國不想交還,百般恐嚇,談了八個多月,崇厚不顧總理衙門“不可因急索伊犁,轉貽後患”的指示,在俄國克裏米亞半島上的裏瓦幾亞沙皇行宮,與俄方締結《交收伊犁條約》(又稱裏瓦幾亞條約)。條約規定,俄國將伊犁交還中國,但伊犁西境霍爾果斯最富饒地區,南境特克斯河穀和溝通天山南北的咽喉要地穆紮特山口盡歸俄國,所割讓地方相當於伊犁十分之七的地方。伊犁雖然交還,但北西南三麵陷於俄國包圍之中,成了一座難以防守的孤城。不僅如此,還要賠償俄國代守伊犁兵費五百萬盧布,約合銀二百八十萬兩。此外,還許給俄國商業利益,俄商在蒙古、新疆貿易免稅,除原有從恰克圖至庫倫,經張家口、通州到天津的通商路線外,又新增三條:尼布楚至庫倫;科布倫多至歸化,經張家口轉天津;從新疆經嘉峪關、西安或漢中至漢口。而且由陸路運入天津、漢口的俄國貨物進口稅較海路運入者減低三分之一。開放鬆花江,俄商在嘉峪關、烏魯木齊、哈密、吐魯番、古城、科布多、烏裏雅蘇台七處增設領事。看了這個條約,就連一向講究“和為貴”的恭親王也認為此條約收回伊犁還不如不收,回電“斷不可行”,讓崇厚留在俄國,繼續與俄國人商議,賠款可以接受,但割地無論如何不允。誰也沒想到,崇厚竟然不等總理衙門回複,早已經擅自回國了!
恭親王奏報兩宮,慈禧太後很生氣,讓立即向李鴻章、沈葆楨、左宗棠發廷寄,請他們設法挽回。沈葆楨正在病中,但他最早回複朝廷,認為“萬不可行”。李鴻章一個多月後回複,認為崇厚是全權大臣,有便宜事之權,先簽約再悔約,會令列國訕笑。隨後左宗棠回複也到了,他主張“先之以議論,委婉而用機,次決之以戰陣,堅忍而求勝”。簡而言之,就是先禮後兵。如何先禮,又如何後兵,總理衙門茫無頭緒,因為要派人去談,無異於虎口奪食,俄國人已經吞下的肥肉,如何肯輕易吐出,又有誰有這樣的本事,可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討得回來?動兵又談何容易?一個小小日本,憑三艘鐵甲艦,已經敢於吞並琉球,俄羅斯兵艦有數百艘,其中鐵甲艦有數十艘,又如何能夠戰而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