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八年二月十五的癸醜科會試結束了,主考官是已經病休的原內閣大臣黃淮,副主考是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王直,取了劉哲等九十九名中式舉人。三月初一日,宣德皇帝在文華殿親自主持殿試,定曹鼐為狀元,會試第一名的劉哲則被定為榜眼。
曹鼐被取為新科狀元,京城一時傳為佳話。原來按朝廷禮製規定,參加科考的舉子必須是國子監生以及府、州、縣學生員之學業有成者,如果是讀書尚未取得功名的儒士和已經擔任官吏而官職卑微未入流者,必須經有司舉薦方可參加科考,如果是府、州、縣學專教生徒的訓導以及被罷官在家賦閑的官吏、專事歌舞雜技的倡優之家、尚在居守父母喪的一律不許參加科舉考試,而曹鼐卻正是不許參加考試的人員之一。
曹鼐是北京趙州寧晉人,他生性豪爽,胸懷大誌,侍奉繼母,以孝聞名。宣德元年中了鄉試成為舉人,但會試落第,宣德二年被授山西代州訓導。他自負有才,不屑就任卑職,要求棄官再次就試,被吏部駁奏,遂改為江西泰和縣典史。那典史是個未入流的小官,專門負責縣裏的文移出納和雜七雜八的事務。
宣德七年七月,他督工匠至北京,恰逢順天府即將舉行鄉試,曹鼐的家鄉寧晉正屬順天府管轄,曹鼐乃上疏奏請準予參加考試。通政司將奏章轉到內宮,宣德皇帝命內閣三楊討論。三楊同情曹鼐命運不濟,也認為他誌氣難得,屈才可惜,便不顧吏部反對,一致議定允準曹鼐以吏員身份再次參加順天府鄉試。那曹鼐不孚眾望發憤圖強,一考便中了順天府鄉試第二名。今年二月參加會試,竟奪得會試第二名,三月初一參加殿試連捷,遂魁天下點了狀元。
曹鼎以小小的吏員而奪得第一甲第一名,是大明開國以來的奇事,立時轟動了京城。宣德皇帝也興奮不已,認為一個未入流的小吏竟三試連捷,奪冠天下,那不是說明當朝國泰民安,人文昌盛麽?這些人才將來都是國家的棟梁,切切不可荒廢,怎麽辦?他立即做出決定,一是下詔首開先河,禮部為曹鼐等進士賜宴。二是命內閣大臣楊溥在宣德二年、宣德五年和宣德八年這三科進士中選拔二十八名庶吉士到文華殿讀書,以期大用。這兩條諭旨一出,進士們歡呼雀躍,群情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