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秦簡公死,由其長子即位,是為秦惠公。
嬴菌執掌朝政,一邊為秦簡公發喪,一邊征發全國丁壯,沿秦、魏邊境布防。同時,嬴菌多派使者,攜帶黃金寶物,與各戎族首領和好,又大開府庫,救濟國中貧民並免征賦稅。朝中百官各升一級,因從軍征戰者,各升兩級。對於從前因內亂被罰為奴隸的大臣之後,全都釋放,由朝廷賜給銅錢,使其購買農具,開墾荒地。嬴菌的種種舉措,使秦國上下相安,邊境穩固,國中十分平靜。吳起盼望的大亂,居然沒有發生,使他準備好的進攻謀劃落了一個空。
這期間,魏、趙、韓三國大軍和楚、鄭兩國的大軍繼續對峙,不戰不和。數十萬大軍在外,每日的消耗極大,對峙雙方都覺承受不起,生出了退兵之念。鄭國不僅要承受本國軍卒的消耗,還要拿出牛羊美酒來隨時犒勞楚軍,府庫所積幾乎被花光了。鄭國相國駟子陽一心想盡早結束雙方的對峙,秘密派出使者求見魏文侯以及韓、趙的相國,許諾在楚國退兵後,一定歸服魏、趙、韓三國。為了使楚國退兵,魏、韓、趙三國大軍應盡早離開鄭國。
魏文侯認為隻要堅持對峙下去,楚國境內必會生出大亂,三國聯軍終究可以大獲全勝。因此對於鄭國的提議拒不接受。可是韓、趙兩國卻不願繼續與楚軍對峙,尤其是趙國,借口北方的燕國有侵趙之意,一再勸魏文侯見好就收,退兵回國。魏文侯不可能單憑魏國之軍與楚國對峙,隻好忍痛答應退兵。
處於雙方對峙中,誰先退兵,誰就會被看作敗者。魏文侯豈肯讓人看作了敗者?雖然退兵,卻並不向國中退回去,而是移師向東,宣稱要繞開鄭國,直接攻擊楚國。楚悼王不明魏文侯的意圖,以為魏文侯真的要直接攻擊楚國,急忙移營堵截魏、趙、韓三國之軍。魏文侯見到楚軍的行軍隊列較亂,心生一計,有意露出怯戰之態,引誘楚軍逼近,然後突然向楚軍發動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