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過了一日,帝舜去朝瞽叟,他的後母亦在旁邊。帝舜問安已畢,瞽叟忽然說道:“兒啊!自古說得好,兄弟如手足,同氣連枝,是一樣的。現在你做了天子,可謂富貴之至,但是兄弟象依然是個匹夫,似乎相形之下太覺難堪。你有法可以給他想麽?”帝舜未及答言,他後母就接著說道:“兄弟從前待你是不好的,但是你是有名的仁人,我雖不曾讀過書,然而亦聽見有兩句道:‘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兄弟從前縱有萬分的不好,望你總看我們父母麵上,不要記他的恨,好歹給他想一個辦法吧。”
帝舜至此,隻得說道:“辦法是有一個,不知道兄弟願不願。待兒去問了他再說。”那後母道:“同我說就是,你且說來。”帝舜道:“第一項,路的遠近計較不計較?”那後母道:“你這個問題的意思,就是說,近地不可封,遠地可以封了,是不是?”帝舜道:“是。”那後母道:“近地與遠地有什麽分別?難道近地天子不得而私之,遠地可以私用麽?”帝舜忙陪笑道:“不是,不是。近地人人所貪,必以待有功,如封兄弟於近地,為眾人所注目,易啟物議;遠地人之所棄,容易使人忽略些。還有一層,近地難於見功;遠地逼近蠻夷,易於樹績。現在三弟一無功勞,兒封他一個地方,雖則近於私情,但是幾年之後如成效卓著,那麽就可以解釋,不受人之指責了。”
那後母道:“你剛才不是說,象兒不知道政治麽?邊地遠方,逼近蠻夷,人地生疏,哪裏會得有成效呢?”帝舜道:“兒所以還有第二層要問三弟,不知道三弟僅是要富貴尊榮呢,還是兼要那刑賞政治的權柄呢。兼要刑賞政治的大權,兒有點不放心,恐怕吃不住,弄糟了倒反為難。如其隻要富貴尊榮,那麽兒有辦法。三弟盡管去做那邊的諸侯,居這個爵,享這個名,由兒另外派遣精明強幹的人去代治那個國家,一切賦稅等等統歸三弟,豈不是富貴尊榮都齊全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