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題目,有的讀者可能會問:。這題目裏的‘刀光箭影’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刀光劍影’吧?”
是的,我們是有個“刀光劍影”的成語.但我們的故事,卻與“箭”有關。這“箭”,曾射死過兩位王子,一位是唐高祖李淵的大兒子李建成,一位是李淵的四兒子李元吉。而射這箭的,卻是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他們兄弟三人為什麽要自相殘殺呢?理由很簡單―跟曆代帝王家族的內部鬥爭一樣
―搶著作皇帝。
一
唐高祖武德二年,李淵為立太子的書,犯了猶豫。他的兒子不少,大體上可分兩撥,第一撥是他年輕時竇夫人生的: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還有側室生了個兒子,名叫智雲。玄霸早死,而智雲則在李淵起兵後,家屬從蒲州奔向晉陽時,建成和元吉故意把他扔下。智雲被吏卒捉去,送往長安處死。
李淵的夫人竇氏已經去世。李淵進長安後,先作宰相,後當皇帝,便大娶小老婆。唐朝的宮廷製度,就是李淵跟大臣們商議製定的,其中規定,皇帝除皇後以外,還可以封四名夫人、選九名貴殯、二十七名世婦、八十一名禦妻,加到一起連皇後竟達一百二十二人。李淵實際上有多少老婆,史書上沒有具體記載,但他既然能定這麽龐大的妃殯數目,他自己劃拉的還能少嗎?於是小王子一個個生出來。不過這些小王子一來年紀小,二來不是嫡子,冊立太子當然沒他們的份兒。
根據“立嫡立長”的封建法統,竇夫人生的大兒子李建成理應冊為太子。然而李淵為什麽又猶豫了呢?這裏有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二兒子李世民的功勞太大了。
李世民英俊能幹,文武全才,李淵非常喜歡他。所以當他從山西、河東宣撫使任上,調為太原留守時,他把別的兒子留在蒲州,隻帶李世民在身邊。那時忽然流傳開一首民謠:“桃李子,皇後繞揚州,宛轉花園裏。勿浪語,誰道許?”隋場帝認為這首民謠預示著姓李的人將奪取他的天下,就把右曉衛大將軍嘟國公李渾全家殺了。接著又宣召李淵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