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腥風血雨話宮廷 死於非命的重臣們

伴君伴虎 忠良被誅——昆錯

字體:16+-

漢高祖劉邦在與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為了政治上的需要,封了不少功巨為王為侯,如韓信、彭越等,也承認了一些項羽封的王,這就出現了漢初存在一些強大的不是由劉家的人受封的王,稱為異姓王。異姓王的存在,對劉家的天下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所以劉邦想了很多辦法,用了很多殘忍的手段,逐漸地鏟除了這些異姓王。韓信的覆滅,就是一例。但是劉邦覺得,異姓的人與自己不同心,不能為王,本家的人,卻可以為王,同心協力地保護劉家的天下。因此,劉邦封了不少自己的家人為王,並且製定了“非劉姓不王”的政策。諸王的土地占去了西漢帝國的大半。並且,這些同姓王並不像劉邦想像的那樣,可以成為天子的輔助力量,反而成了社會動亂的根源。為了鏟除這些禍根,西漢王朝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作出了重大的犧牲。晃錯就是為此而獻出自己生命的一個人。

晃錯是穎川(在今河南省許昌一帶)人,生活在漢文帝、景帝的時代。高祖劉邦死後,長子劉盈繼位,稱為惠帝。惠帝在位七年就死了,他的母親呂太後專政十幾年,企圖為呂家奪取劉家的天下,陰謀被高祖的幾個大臣擊敗。這樣,高祖的另一個兒子劉恒當了皇帝,他就是文帝。晃錯年輕時曾經學習申不害、商鞍等人的法家理論。後來,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好,學識淵博,在朝廷中當上一個名為太常掌故的官,負責祭祀、禮樂製度等等。文帝的時代,經過“秦火”之後,研究《尚書》的人已經很少。但《尚書》是夏商周幾個朝代治理國家的重要文獻,對曆代的統治者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所以文帝想找一些懂得《尚書》的人。他們打聽到濟南有一個叫伏生的人,對《尚書》造詣頗深。但這個人是秦代的博士,到文帝時代已經九十多歲了,不可能請他到宮中來了。文帝就命令太常派一個人去跟他學《尚書》,太常就派晃錯去了。學成歸來,文帝先讓他當太子的舍人,然後又提為門大夫,再提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