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萬靈女漢子

第十六章:中玉回到闊別多年的重慶

字體:16+-

仲夏炙人的陽光灑在重慶通遠門外一條清冷的小街上,剛過而立之年的趙中玉,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重慶。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作為戰勝國,卻被日本強占去膠州灣,戰勝之國反遭奇恥大辱,令身在海外的華工們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皆不願回國。時逢戰後的歐洲各國百廢待興,急需勞動力。因此,在西線參戰的十五萬華工返國者不過十之一二,絕大多數都留在了歐洲各國。

趙中玉當年離開廣州前往歐羅巴時,帶走了商鋪塗老板所贈的銀票和自己的積蓄,此後又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當華工翻譯掙了不少洋錢,戰後便獨自前往意大利、瑞士、荷蘭、比利時、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波蘭等國旅遊參觀,眼界洞開,思想上頗有收益。

而真正促使他在世界觀上有一個重大改變,並因此而改變自己命運的,是他在蘇聯碰到的一位川東老鄉。

在莫斯科期間,趙中玉參加的一次中國留學生演講會上,台上的主講人操著四川話向大家宣講共產主義思想,當談到目前中國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時,趙中玉被台上激動人心的話言所感染,在眾人熱烈的掌聲中,趙中玉站起來走向了主講人———下川東宣漢人王維舟。

“老鄉遇老鄉,兩眼淚汪汪”,兩人自是親切萬分。王維舟時與一批共產黨員被中共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王維舟將趙中玉帶至宿舍後,趙得以結識了更多的中共黨員。言談之中,自小便具有強烈英雄情結,不願人生碌碌無為的趙中玉,不禁對這些胸懷救國濟民雄心壯誌的新朋友尤為敬重。此後,他又認真讀了王維舟給他的幾本小冊子,《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從馬克思列寧的學說中,趙中玉開始認識到,要想拯救國家民族的危亡,使四萬萬同胞都能有衣有食,隻有實行社會主義。他經常和王維舟等共產黨人討論資本主義的弊病,談論社會主義革命。同時,他還能通過王維舟看到國內辦的一些革命報刊,主要是由過去的《新青年》改辦的《向導》周報,上麵的許多文章都涉及到中國現實的政治問題,對各種政治主張的分歧,對軍閥混戰,都有具體的分析。趙中玉雖然身在異國,對國內的實際狀況還是關心和了解的。正是通過這樣的接觸和影響,他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