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的旋律

二十六

字體:16+-

楊德烈因領導《五花歌舞班》成效甚微, 曾幾次遭到七海當局有關長官的訓斥, 日子是很不好過的。近來,由於冼星海寫的救亡歌曲深入人心,大人小孩都爭著唱《教國軍歌》、《運動會歌》,《我們要抵抗》、《教國進行曲》等。當局又明確地責令他繼承諾明月歌舞劇社》的傳統,發揮《五花歌舞班》的長處,用《毛毛雨》、《桃花江》這類被稱之為流行歌曲的靡靡之音,壓倒冼星海的救亡歌聲。楊德烈棄藝從政以後,對政界要人的發家史做了一些研究,他非常崇拜大政兮、特務頭子張道藩。他經常暗自想:張道落與大畫家徐悲鴻同時留學法國,雖說張氏在美術諸方麵無一成就,可他卻戍了國民黨巾央主管宣傳的要人。我為什麽就不能以《五花歌舞班》為基地,開始自己的政治事業呢?為此,他對演唱流一N歌山,傳播黃色音樂約《明月歌舞劇社》,潛心地做了一番視查。

流行歌曲,產生在二十年代末葉,革命的人民稱為黃色歌曲。流行歌曲這一名詞的發明權無史可考,但是編寫流行歌曲的鼻祖,則是《明月歌舞劇社》的班主黎錦暉。黎氏出生在湖南,在北京求學的時候,恰好是五四新文化潮流的興起。他受了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的“兼容並包”的影響,主張音樂應是“中西合璧、雅俗同堂。”同時,還主張中國音樂應以民族音樂為主流,民族音樂又應以民間音樂為重點。他當時提議說:“我們高舉平民音樂的旗幟,猶如皓月當空,千裏共撣娟,人人能欣賞,就叫‘明月音樂會’吧!”由此誕生了音樂團體《明月社》。黎錦暉在晚年寫的《我和明月社》長文中,把《明月社》的創辦過程劃分為四個時期:對民族音樂進行初步調查研究的萌芽期;進行兒童音樂創作、實驗及其流行的初期;利用伎術、技巧上的經驗,大量製作並宣揚黃色音樂的中期;編導、表演, 日趨時髦,麵對革命**,不青上進,岐路傍徨,終於消沉沒落的後期。在初期之前,《明月社》還是具有進步意義的音樂社團組織。創作演出的兒童歌舞劇《萄葡仙子》、《麻雀與小孩》、《三蝴蝶》……”在我國中小學校裏流行幾十年,為我國近代歌舞史譜寫了新的一頁。大革命失敗以後,我國出現了最黑暗的曆史時期。很多人看不到祖國的前途,徘徊於十字街頭。而《明月歌舞劇社》也隨之右轉。在下南洋做巡回演出過程中,黎錦暉仿照歐關酒吧間的歌曲形式,運用中國民間音樂素材,創作了百首“家庭愛情歌曲”,時人稱為流行歌曲。因此,它應當算是半舶來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