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清廷規定,捐納人員領到戶部憑照後,還得至吏部報到,開明履曆,呈送保結,核對相貌,叫作“投供”。白永和領到憑照,一刻也沒敢耽擱,直奔京師,在吏部投了供,就住在臨汾會館等消息去了。這一等,等得葉落花開,花開葉落,不覺就是一年。再一等,寒雁南歸,飛鴻北回,又是一年。補缺的事還沒有音信。
白永和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看看奶奶給他的幾千兩銀票已經過半,還沒有絲毫音訊,再這樣下去,就要坐吃山空。即使如此,也斷無再向奶奶要錢的道理。難道真成了夢裏娶妻,美夢難圓?什麽是度日如年,什麽是望眼欲穿,他又有了一層真切的體會。
和他一起候補的山西同鄉有好幾個人,有的候補州判,有的候補知縣,有的候補縣丞,有的候補巡捕,他們如同圈在一個籠子裏的鳥,欲飛不能,欲棲不寧,誰不是度日如年,誰不是望眼欲穿。有的說,不知咱們得等到猴年馬月。有的說,悔不該捐這個破官,光在京城等缺這兩年花的盤纏,差不多夠再捐個縣官。
趙城縣捐生許壯行人高馬大,高扯著嗓門說:“不是有人作補缺詩說‘部複朝來已到司,十年得缺豈嫌遲’,日月常在,何必人忙?京城是花花世界,想吃想喝想玩隨你的便,著的什麽急嘛!”
大寧縣捐生房長生四十開外,屢試不第,遂棄舉業,效仿江南人湊份子捐官,夥同幾個老鄉東拚西湊捐了個知縣,本打算一旦補缺,他當知縣,其餘人師爺的師爺,長隨的長隨,都有了做的,便有了錢花。想得美,捐得順利,結果呢,等了一年又一年,連個屁音訊也沒有。他唉聲歎氣地說:“我們山裏人比不得平川富家子弟,你們守著萬貫家產不愁用度,我們砸鍋賣鐵湊來的錢,不用說等十年,再等半年,我都等不及了。這不,合夥人見等不來這個破官,見天上門向家人吵著要錢,並限期年底還清,如若不還,東西當了,窯典了,地賣了,再不夠,恐怕連老婆也保不住讓人家賣了頂債。為了這個破官,可害苦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