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五福:紀念版

第三章

字體:16+-

五月大雁塔同盟會與哥老會歃血盟誓,決定於農曆九月八日(星期日)在省城發動武裝起義,打響全國反清第一槍。同盟會和哥老會雙方積極地開展各項籌備工作。但進入辛亥年八月份局勢突然發生了變化,迫使起義提前進行。

清政府設在省城的巡撫衙門得到密報:一批留學海外的同盟會會員已從上海等地回到省城,正在秘密聯係新軍中的哥老會會員,準備起事。八月十五日,時任省巡撫申健在南院巡撫衙門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對策。滿營的首領瑞奇首先說:

“王爺打下的江山要靠王爺的子孫們保衛,在這多事之秋,先要把五千滿營武裝起來,兩百多年沒有打仗了,手都癢了!巡撫大人應從速給滿營發快槍、配彈藥、撥銀兩,並在城內要緊部位修築防禦工事,以防不測。同時把駐外地的軍隊調回省城,顯示力量,加強防禦。這叫‘虎狼之策’。”

“文攻武備自然是需要的,可軍隊移防和訓練族人不是短時間可以奏效的,以老夫之愚見,發槍造壘固然可揚軍威,亦可使人心浮動,在目前國運欠安、匪夷四起的情形下,下此猛藥要三思而後行。倒不如多派出警探將同盟會黨徒捉拿歸案,禍首者同盟會革命黨也,哥老會眾匪夷挾三教九流之力、仗街痞刁民之勢,不足掛齒耳!這叫‘黑虎掏心’之計。”軍事參議官周位康如是說。

保定陸軍學堂速成班畢業的第二標一營管帶吳玉堂在參加會議的人當中官階較低,但他還是說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他一板一眼地說:“兵書雲,‘調虎離山’乃兵家之上策,何不將新軍大部調往外地,一則可解省城之困,二者可分而治之,三能切斷軍隊與同盟會員的聯係,既能穩定省城,又能減少靡費,何樂而不為?”

三條調虎離山計使在場的人震驚不已,形勢嚴峻到需要大動幹戈的地步,使會場上那些昏昏欲睡的滿漢大員們始料未及,他們不相信反清的武裝起義會首先在西部一個不受朝廷重視的窮省打響,更不相信朝廷花錢養活的新軍官兵會造朝廷的反,於是又提出了安撫、收買、加強紀律管束等多種意見,一時間會場亂哄哄的。